第234章 还不是魔头的她(求月票!)

第234章 还不是魔头的她(求月票!)

朦朦胧胧之中,李莫愁感觉有人似乎在将她抱了起来。

迷烟效果很厉害,她虽然内力不错,却还是难以抵挡,终于在冯骥出手后,意志一松懈,人就晕厥过去了。

冯骥看着玉体横陈的美妙少女,不禁啧啧称奇:“当真奇怪,我今日若是不出手,难不成这李莫愁就真的失身于此了?一点意外和转折都没有?”

冯骥神色古怪,要是这么说,原著里的李莫愁难不成已经不是处子之身?

这怎么可能,原著里分明提及过,李莫愁守身如玉,虽然和陆展元有过一段感情,但是一直恪守本分,从未僭越。

冯骥想不通,看着月光下躺在地上的李莫愁,肌肤晶莹如玉,白的发光一般。

小小的肚兜,根本兜不住她胸前伟岸。

此刻躺在地上,硕大的果实因为重力的缘故,向两侧倾倒,露出小半雪白粉腻的东西半球。

冯骥走到她身边,将她抱起放在床上。

随后起身打算处理钱青的尸体,这一瞧,不禁一愣。

“咦?”

却见这钱青尸体已经僵硬,其面部青紫,似乎中了剧毒一般。

冯骥顿时神色一动,立刻解开他的胸口衣襟。

但见这钱青的胸口,有一只朱砂般的掌印,四周一片乌青发黑。

冯骥顿时恍然,笑了起来:“好一个李莫愁。”

这掌印自然是李莫愁刚才情急之下打出,虽然没有强悍内力,但是却也将她毕生绝学五毒神掌的毒素打入钱青体内。

恐怕即便冯骥不出手,这钱青也撑不住多久,便要毒发了。

“看来原剧情里,不是旁人救了她,而是她自己救了自己。”

冯骥扭头看向李莫愁,笑道:“却不知你是不是从这一刻开始,学会了江湖尔虞我诈了。”

但见李莫愁面容绝美,面如桃腮,一点朱唇红似樱桃,琼鼻如玉,睫毛弯翘,娥眉如柳叶细长,五官匀称,加上这如玉一般的肌肤,当真娇媚绝美。

看她面容,冯骥估摸着,现在的李莫愁,怕是二十岁都不到,也就十八九岁的模样。

此时的她,还没当道姑,未曾挽起头发,留着少女般的青丝长发,披散开来,当真如仙女一般。

冯骥看着此时的李莫愁,心中感慨万千。

“好好一个女孩,竟是成了日后江湖人闻之变色的女魔头,当真可怜。”

“也罢,左右我还需在此界待上一阵子,帮她一把也好。”

想到此处,冯骥盘膝坐在屋内,等她苏醒。

只是刚盘膝坐下不久,就听得房顶之上有动静传来。

冯骥抬头瞧了一眼,却见屋顶砖瓦被人揭开缝隙,有一人从屋顶往内偷窥。

冯骥顿时冷笑一声,随手一弹!

噗嗤一声,劲风激射,那人顿时惨叫一声,从屋顶摔了下去。

四下里顿时没了动静,想来是白日里其他见色起意的江湖人,夜晚来探佳人闺房了。

一直到天色微亮,床铺上的李莫愁终于悠悠醒来。

“啊——”

她一醒来,昨晚回忆涌上心头,顿时尖叫一声,猛地坐了起来。

只是这一下动作幅度不小,惹得两座大山晃荡,春光满屋。

她急忙低头,捂住胸口衣衫,看向屋内。

这一瞧,顿时脸色大变,却见屋内坐着一个身形伟岸的青年男子。

而地上躺着的,正是昨夜要轻薄自己的钱青!

想到昨夜里种种,她瞬间满脸惨白。

“我杀了你们!”

她眼泪瞬间如决堤洪水般涌出,衣服都来不及穿好,从床铺之上一跃而起,凌空一掌,猛地拍向冯骥。

冯骥睁开眼睛,看向李莫愁,随手轻轻一挥。

呼——!

柔和的劲风,瞬间将来势汹汹的李莫愁推送回去。

李莫愁顿时整个人不受控制,被这股大力送回床上。

但是这股劲力虽大,但是却十分柔和,显然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

却听冯骥道:“你就是这么对你的救命恩人的?”

李莫愁还要发怒,闻言不禁一呆:“救命恩人?你……你是说,是你救了我?”

冯骥目光看向她,轻笑道:“怎么,昨夜之事,你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此言一出,李莫愁不由得立刻想起来,昨夜昏睡之前,却有一人帮自己打死了钱青。

她立刻看向地上尸体,果不其然,那钱青脖子被人捏碎,早已死了多时。

李莫愁不由心中大喜,旋即想到了什么,急忙捞起袖子,露出一截宛若白玉般的藕臂。

却见手臂臂弯处,一颗朱砂痣出现。

见到守宫砂还在,她顿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满脸欢喜起来。

抬头看向冯骥,连忙抹了抹眼泪,在床上跪倒:“对不住,这位大侠,刚才是小女子鲁莽了,谢谢你出手搭救小女子。”

冯骥笑了笑:“倒也不必如此,此人中你毒掌,即便我不出手,他也活不过一时三刻。”

李莫愁连忙起身,要去检查钱青尸体。

但是刚要起身,忽然目光瞥见窗口下自己碎裂的睡衣,顿时神色一变。

她这才想起来,昨夜自己的睡衣似乎被这姓钱的畜生撕裂,只穿着一袭肚兜。

但是此刻,自己……自己竟然穿着新衣!

她顿时明白过来,愤怒看向冯骥。

自己清清白白的身子,让他看了去了?

冯骥与她目光对视,神情坦然,道:“此人虽然中你毒掌而亡,但是后半夜,陆陆续续又有几个蟊贼前来叨扰,你昏睡不醒,我只得守你一夜,你这是什么眼神?难不成怪我为你穿上衣衫了?”

“总不好叫我守着赤身的你一夜吧?”

冯骥的话,顿时让李莫愁又羞又气,但是人家刚帮了自己,着实有泼天大的恩情于自己。

自己岂可怪罪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