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欲与久居人下!

…………

长安中央大街。

三层祭坛之外。

身着寻常士兵打扮,伪装潜伏在人群之中的皇甫嵩,遥遥望见已经到达不远处的董卓一行人时。

其眼中顿时闪过一阵寒芒。

作为汉室的忠臣良将,皇甫嵩到现在为止,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初没有听从部下和儿子的建议,将董卓这个狗贼提前扼杀,扑灭他的苗头。

就因为一时的优柔寡断,以及坚持所谓的程序正义,才导致了今日汉室倾颓,江山沦丧的惨烈局面。

所幸今日天降良机。

董贼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连他手底下的心腹都要弃暗投明,如此可谓上苍赐予的绝妙时机。

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将董贼枭首示众,以正视听。

他日九泉之下,自己方才有颜面,去见大汉朝的历代先帝。

心里这般想着。

皇甫嵩一边对候在边上的几名传令兵,悄悄吩咐了一些什么,这些视频随即隐入人群。

而伴随着他们隐晦的动作,原本一直拱位在街道两侧的北军士兵,则在悄无声息之间,开始了阵型的变换。

随着董卓所在队伍的不断前进,他所走过的道路,很快就被士兵给围堵了起来,止住了所有的退路。

恍惚之间,形成了一个只能前进,而没有其他任何出路的大半包围圈。

而早已被李儒给安抚得当,心神放松的董卓,对此并没有察觉,只依旧在脑海里思绪纷飞,不断畅想着。

…………

待来到祭台下后。

董卓望着空无一人的三层高台,眼中不由露出了些许疑惑之色,有些茫然不解的指着台上问道。

“文优,册封异姓王理应有天子在场,如今这高台之上,为何空无一人啊,不知天子现在何处?”

李儒动作迅速的从马背上翻了下来,接着向董卓拱手道。

“相国莫急,且在此稍后,天子早已在此等候,属下这就去将他请来!”

以言语稍作安抚之后。

李儒果断快步离开了董卓身边,迈着大步来到了高台上,确认脱离了董卓的攻击范围,自己处在安全距离后。

当即神色一变。

原先的小心翼翼,恭敬谨慎,在这一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肃然,整个人挺直了腰背,目光锐利如刀似地,紧紧凝视着董卓。

接着从怀中掏出了一份以布帛织成的诏书,而后在董卓满脸茫然,还不知发生了什么的眼神中将其展开。

并朗声高声诵读了起来。

…………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欺天罔地,灭国弑;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如此倒行逆施,篡国忤逆之辈,实乃罪孽滔天,十恶不赦,合该受天人共戮之刑!”

“今儒奉天子密诏,外承曹氏忠良之意,内秉百官公卿之志,召集义士,戮诛此贼,望忠诚志士不遗余力,承皇天后土,复我大汉兴焉!”

直接就是一通讨贼檄文。

当场把董卓给听懵了。

原本的茫然不解,在此刻已是尽数化作了震惊和骇然,双眼猛的向外突出,身上的肉也在不住的颤抖着。

什么狗屁封异姓王。

这根本就是一个圈套!

是李儒设下的圈套,或者说已经在赶来路上的曹昂,买通李儒从而设下的圈套,想要自己的命。

至于一路上负责封锁街道的,为什么都是北军士兵,而看不到一个西凉军将士,其缘由也解释的通了。

李儒是抓住了时间差,趁着西凉军大部队,都布防在东西两侧时,将城中残余的小股西凉军调往别的地方,从而营造出了这个死局。

在这一瞬间。

董卓将所有的事情都想通了。

“文优,何故如此啊!我待你不薄,你是我自家人啊!”

一边喃喃自语,来回念叨着这句话,董卓一边悄然之间,伸手摸到了佩在腰间的长剑。

而眼见如此情形。

李儒不由冷笑一声,接着双手高举着诏书,对左右朗声怒喝道。

“我乃汉室忠心臣子,岂会与你这篡逆是自家人,左右义士何在,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