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不与民争利?究竟是谁在代表民!【5000字求订阅月票】

铁暂且不说。

盐是一定要收回来的。

这关乎到曹家势力的钱袋子。

更别说曹昂眼下掌握了粗盐提纯的技术,以及更高效化开采盐花的法门,早一日将采盐业收归官营,就能早一日让海量财富滚滚而来。

和这样的宏伟目标相比。

那些趴在海盐身上,吸了好几代血的地方宗族和商人,他们算什么东西?

想到这里。

曹昂就只是薄有兴致,且语气平淡的追问了一句:“哦?他们具体谈了些什么样的章程,又希望我们如何高抬贵手,怎样给他们喘口气呢?”

夏侯渊并未立即作答。

而是快步来到屋内悬挂着的地图边,接着在东莱郡的西北沿海岸线上划了一道线,然后着重点了点东莱郡的郡治黄县。

“这些人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我们将盐业收归官营的决心,也明白凭借他们的力量,不足以和州府对抗。”

“因此话里话外都只是一个意思,那就是能否在这条沿海地带中,稍稍留下几道口子,用以给他们经营。”

“又或者绝大多数的中小盐场,以及中小家族经营的盐场,都愿意如数交给官府,但只求放出几家大族,准许这几家继续经营盐业,以做代表。”

“而作为投名状,他们愿意在盐花开采出来之后,优先转卖给官府,并且在一年所得中拿出大头做税收上缴。”

…………

不得不说。

这个方案还挺有诚意的。

留下几道口子,或者牺牲一些中小家族,以换取剩下人的存活,每年还照实上交一定的利益。

只可惜曹昂不在乎这些。

他所想要的又岂只有这点呢?

“哈!”

在稍稍疏动了一下筋骨后,曹昂禁不住冷笑了一声。

接着语气如同数九寒天的九幽之风一般,冷厉而又无情的说道。

“若是只收掉一部分人的盐场,或者只针对那些中小家族,那事情传出去,岂不等同于咱们打自己的脸?”

“政令既然颁布了下去,那就严格执行,咱们自己区别对待的话,那所谓政令就形同虚设了,州府的威信也会在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再说了,他们有什么资格讨价还价,又哪来的脸面让我给他们留口喘息之机,他们得到的已经够多了!”

说到这里。

曹昂稍微顿了顿。

紧接着迈步来到了窗前,将原本紧闭着的窗户,稍稍推开了一条缝,屋外的寒风顿时向屋内倒灌进来。

让原本因为炉火升腾,而有些令人昏昏欲睡的屋内,顿时变得清爽起来。

…………

如此一番后。

曹昂方才背负双手,目光透过缝隙看着窗外,眼神深邃无比的喃喃道。

“所谓盐铁专营,自古有之,这齐鲁大地上,自从春秋时期的齐国开始,就有着盐铁官营的法令。”

“而在我大汉成为天下的主人后,由于汉初时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所以暂停了盐铁官营,但是紧接着在孝武皇帝时期,又重新通过了这道法令,以求获得大量的国库收入,以及打击抑制地方上的巨富豪强。”

“但是很快在孝昭皇帝时期,爆发了盐铁之议,此后朝廷被迫放弃了对酒的专营,以及废除了部分铁官。”

“直到光武皇帝再兴汉室之后,所谓的盐铁官营就彻底废除了,转为由大族大商私营自营,而朝廷则从中收税,如此运转了一百余年。”

大致陈述了一番历史沿革后。

曹昂突然眯了眯眼睛。

以越发冷冽的语气,缓缓吐露出了一句令人心惊的话语。

“无论是孝昭皇帝时期的盐铁之议,还是光武皇帝之后奉行的私营征税制,之所以会如此改变,都是因为这道法令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和反对。”

“带头唱反调者,就是以齐鲁之地的大商大族为主,包括那些口中念诵经典,心中常怀仁义的儒家学派。”

“他们高举着的旗帜唯有一点,那就是朝廷不应与民争利!”

“可是他们话语中所指的民,难道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苍天,终日里埋首于田间地头,辛苦忙碌一年却所剩无几,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只勉强维持在温饱之上,但凡碰上些天灾人祸,就要失地流亡,卖儿鬻女的百姓吗?”

…………

讲到这里时。

曹昂右手在窗沿上重重的拍了拍。

眼中寒光更甚地摇了摇头。

“民显然不是指百姓,而是指的那些士族和商人,儒家学派是想告诫天子和朝廷,不要和这些人争利。”

“嘿!”

“偏偏这条道理在我这行不通,若是能使天下万民皆富裕,国富而民殷,那此利我诚然愿意让之。”

“可要只是让给这些士商宗族,或者说让给这一小撮青州沿海地带上的大小家族,那所谓不与民争利之理,我是决然不能认同的!”

“这也是我决心推翻自光武皇帝之后,奉行了一百余年的私盐征税制的原因,妙才叔父可明白否?”

…………

?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