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我,孔融,支持曹家做话事人!【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其双手抓住曹昂的臂膀,接着以饱含期许的语调,小心翼翼的问道。

“子脩,你方才所言可是当真,你与你父亲真有西进长安,讨伐董卓,救回天子以及公卿百官的想法,这该不会是在诓骗于我吧?”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孔融会感到质疑,这是合情合理的。

主要是前些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这件事给大家带来了相当浓厚的阴影,让不少诸如孔融一般的爱国志士,都不再相信所谓的讨伐云云。

那么多人聚在一块,最后什么事都没干成,让董卓大摇大摆的跑了,甚至还是在众人眼皮子底下,一把火烧了洛阳城,然后打包带走所有值钱的东西。

彼时关东各路诸侯,却在做壁上观,各自勾心斗角,想着保存实力。

自那以后。

不少人就对讨伐董卓,失去了信心,像孔融这般尚存心志的,也很难对此再抱希望。

…………

而在感受到孔融言语中的质疑后。

曹昂却是自信满满。

无比镇定的朗声道:“不瞒文举公,举大军攻打长安,讨伐董卓,这是我们曹家接下来的重要战略,若无大事,绝不会轻易更改。”

“事实上迎回天子,救出公卿百官,再兴汉室之威严,彰显朝廷之法度,这件事一直铭记于家父与在下心中,但是一刻也不敢忘记啊!”

“当初在洛阳城外,袁盟主等人各有借口,各行其是,推脱着不愿意追击董卓,唯有我父亲率领着麾下全部兵马,头也不回的追出了函谷关,直到兵粮耗尽,方才郁郁而回。”

“此事想必有不少人知道,由此难道还不可见,我曹家父子的忠心耿耿,对汉室忠心的天日可表吗?”

“公为何还心存疑虑?!”

此言此语,掷地有声。

孔融当即沉默以对。

作为一方郡国的太守,他也算是官场中的中上层人物了,尤其在地方上具备实权的他,更是拥有寻常官吏难以想象的发达耳目。

而曹昂之父曹操的事迹,这本就不是一件小事。

关东联军解散之后,曹家父子一路上的所作所为,也随着各路兵马返回原处,而像插上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天下各地。

对此,孔融又岂能有所不知呢?

曹操以及曹昂,这父子二人,一门两英杰,都是不容置疑的汉室忠臣,是令人心生敬意的大汉擎天柱。

自己对他们产生怀疑。

确实很不应该。

…………

想到这里。

孔融当即松开了双手,向后倒退了一步,接着双手作揖拱在身前,给曹昂结结实实的行了个躬身大礼。

“在下一时心急,说错了话,还望子脩千万莫怪,你与令尊皆是汉室股肱,天下人又岂有不闻之者!”

面对孔融的赔礼道歉。

曹昂是坦然接受。

不过在礼毕之后,还是动作沉稳有力的,将孔融搀扶了起来。

“文举公言重了,我知你亦是忠良之辈,心忧于朝廷社稷,故而心存疑虑,这也是难免的。”

“只是话我也说了,青州若不能长久稳定,不能做到确保兖州后方安稳无事的话,那勤王伐贼这件事,恐怕要暂且搁置,向后推迟一段时间了。”

“毕竟只有确保根基不失,才能拥有讨伐董贼的实力。”

言尽于此。

曹昂不再多说一个字。

而是转身迈步来到桌案前,将之前一口未饮的茶汤端了起来,捧在手上开始细细品尝,给孔融留出了大量思考的时间。

……

而看着曹昂,将一碗平平无奇的茶汤捧在手上,一边喝着还一边观赏,仿佛是什么美味佳酿一般。

孔融知道。

曹昂这是在让自己做出选择。

究竟是支持曹家夺取青州的控制权,承认并支持曹家对青州各郡国的实际占有,还是继续坚持心中的礼法,选择保全青州刺史焦和。

两条路,皆在一念之间。

“嘶!”

孔融深吸了一口气。

接着眉头紧皱,整个人面色阴晴变幻,在原地来回踱步走动了起来,脑海中一时思绪万千。

礼法为重,这是自己坚信了半生的理念,每逢遇见大事时,行为标准都是以此为准则。

但皇权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