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谯县有奇人?【6k字补更求订阅月票】

只不过曹昂在听了后。

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洛阳残破,但根基尚在,无非是花些钱花些时间,只要付得起代价,大可以重建的如原先一般完美无缺,甚至比原先更加恢宏气派。”

“至于河洛地区空虚,民户十室九空,我们从兖州,豫州等地,迁移一些百姓过去就是了。”

“况且我们手底下,还有多达数十万的军屯户,把这些人集体迁移过去,还怕洛阳周边空虚吗?”

说到这儿。

曹昂略微顿了顿。

接着在荀彧的肩膀上轻轻一拍。

“正如你所说的,洛阳乃大汉国都,乃天下首善之地,更是汉室颜面的象征,不知有多少人望着这儿呢。”

“倘若我们在讨伐过董卓后,在别处重建朝廷,那所起到的效果,就远不如重建洛阳,并昭告天下。”

“人心,是一种琢磨不定的东西,我们办好了一件事,就得让别人知道,否则这件事等于没办。”

“一者事半功倍,另一者则事倍功半,两相比较之下,文若可否明白,我宁愿花费时间,花费金钱,直面诸多困难之处,也要选在洛阳重建朝廷的原因?”

……

荀彧不说话了。

接下来是长久的沉默。

直到约有半盏茶的功夫后。

荀文若方才对曹昂躬身行一大礼,接着言辞恳切的说道。

“将军深意,属下明了!”

“迎回天子百官,这本就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合该让更多人知道。”

“而且天子在洛阳,和天子不在洛阳,这本也就是两回事儿。”

见荀彧领悟了自己的意思。

曹昂当即爽朗一笑。

扶在凉亭柱子上的手,轻轻的拍打了一下柱面,随即解开了最先的疑惑。

“所以我留着你不用,是为了在重建朝廷之后,直接让你去洛阳当官,去朝廷中揽过一摊子政务。”

“不仅是你,程昱他们也是如此安排,甚至后面等豫州这边稳定了,或者我们曹家的基业再扩大些,那郭奉孝,戏志才他们也要调往洛阳。”

“毕竟朝廷那些人,虽总称文武百官,但其中良莠不齐,蝇营狗苟之辈不在少数,绝不能轻信他们。”

“因此必须要在朝臣中安插我们自己的人,而且全部得安插在机要位置上,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以确保我拥有决定一切大小事务,随时能左右朝局的权力!”

曹昂说的清楚明白。

荀彧也不会有任何反驳之语。

即便这个计划听起来,好像有些向权势滔天的权臣转变的趋势。

但真正干大事的人,岂能拘泥于小小的规矩形式之中呢?

如果不将权力攥在手中,那么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将会为他人做嫁衣。

伟大事业还没做成,就有可能中途夭折,或被他人偷取胜利的果实。

这种迂腐做法,是万不可取的。

因此权臣就权臣吧,荀彧自觉他愿意和曹昂一道,承担这样的天下风评。

…………

荀彧离开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曹昂的眼神有些深邃难测。

他之前对荀彧所说的缘由之中,其实还是隐瞒了一处。

选择在洛阳重建朝廷,不仅仅是为了扬威天下,四海彰名。

还有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

那就是除了洛阳之外,在别的地方重建,都不是那么合适。

按照原定历史轨迹的话,自己的父亲曹操,在迎回了刘协后,选择迁都到许昌,也就是现在的许县。

这倒不是说许昌的条件多么优越。

而是当时曹操,所拥有的两个州地盘中,以颍川郡为最重。

且曹操麾下的文官集团中,颖川派又占据了绝对多数,形成了压倒性的比例,是一股能够左右决定的力量。

为了能够削弱朝廷本身的影响力,同时将朝廷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中。

曹操才会选择迁都。

并且迁移到自己的势力核心中。

这样一来,也就同时避免了待在洛阳,可能会引来其他各方的觊觎。

比如说当时正在冀州,有无敌之势的袁绍。

如此多方因素叠加之下。

许昌也就成了最佳选择。

……

但这个情况并不适用于现在。

如今曹昂手底下的文官势力中,颍川派系虽然占比高,但还远没有到碾压其他各派系的地步。

反倒是选择在颖川郡境内,设置新的都城,才会导致这个现象的出现。

一旦选择在洛阳之外的任何一处,尤其是自己势力内,设置新的都城,那毫无疑问将会坐大当地的派系。

这是尤其要不得的。

保持均势,这是一门艺术。

同时以如今天下局势而言。

北边的袁绍,还在和公孙瓒你来我往,互相盯着,即便想要抽出身来,也是全然做不到的。

南边更是找不出一个,能够对曹家形成威胁的人。

而最重要的离散朝廷从而掌控。

这在曹昂看来,反倒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他手上有两张王牌。

何太后以及故天子刘辩。

他根本就不需要迎回天子!

直接选择在洛阳,拥立被董卓废掉的天子刘辩登基,重新坐上大汉皇帝的宝座,那么长安朝廷那些老臣,他们的影响力本身就要经过一层削弱。

再加上小皇帝刘辩,对曹昂的亲厚态度,以及何太后与自己的亲密关系,能够从旁助攻。

曹昂是真不知道这权力要怎么丢。

所以他没必要冒着坐大内部派系的风险,去行什么迁都之事。

只管花钱花人力,重建洛阳即可。

当然。

这就没必要对荀彧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