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从河里钓上来了国之重器?【双倍求月票求订阅】

因为当下汉朝境内没有。

等他找到玉米和红薯的种子,进行培育栽种,那这天下间的人,恐怕都不知道已经饿死多少了。

未来再好,当下用不上,不能迅速转变为资源,那它的优先级都只能排在最下面。

最后一个要求,就是改进培育的难度,这也在考量范围内。

虽然这一摞字条上没有说谁难谁易,在选择之前也不会显现出步骤。

但曹昂自己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判断,有可能要经历漫长时间,甚至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一点一点改进实验的粮食作物,他都只能排除。

总不可能选择了一种高产作物。

结果前后却花费了几代人的时间,去进行培育改进,那可能一代君臣都没了,这玩意还没改好。

请问有什么意义呢?

综合以上的各类原则。

曹昂最终做出了选择。

……

看着面前的几张字条。

曹昂先是把黍和菽移了出去,这是两种已经渐渐退出了时代舞台的粮食作物,在当下的主要粮产中占比不多。

其次,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

又把水稻给挪了出去。

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在看见水稻的时候,曹昂是非常动心的。

此物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在理性思考过后,曹昂还是只能选择放弃。

盖因为眼下全国的重心在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于人口重心全部都在北方。

南方和北方相比,是处于绝对失衡的状态,而水稻这种作物,虽然在北方也能种,但远远不如南方的效果好。

而北方能够大规模种植出水稻的辽东地区,眼下小部分在公孙康手里,大部分都属于外邦地区。

那么盲目选择水稻的话。

就会导致改良研发出来了之后,也未能产生太大的作用。

那可就算是白瞎了。

或许将来在统一了全国之后,曹昂会逐步开发南方的广大地区,将南方的发展程度也提升上来。

但那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了。

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而且等到统一了全国之后,可以继续向南扩张索取,那里本身就有点高产稻种,因此现在浪费机会就没必要。

因而在几番排除之后。

曹昂面前就剩下两张纸条。

“粟”“小麦”

这就是曹昂的选择了。

前者是眼下汉朝占比最多的粮食作物,在如今这个时代的粮食产出比重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小麦虽然不如粟的比重大。

但也已经崭露头角。

同时小麦本来就主产于北方,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研发选育,然后以最快速度派上用场,提高粮食产量的一种作物。

此二者基本就是综合各项后的最优解了,因此曹昂毫不犹豫的,将两张纸条贴在了两本空白的线装书籍上。

……

“嗤!”

随着曹昂作出选择。

两卷书籍上开始渐渐的显露出文字,而其余未被选择的纸条,则瞬间无火自燃,很快就化为了飞灰。

片刻之后。

曹昂手中出现了两本,写满了文字的书籍,书本的厚度,甚至还因为品种不同,而略微有所区别。

在得到了成品后。

曹昂迫不及待的将书册翻开。

内里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对于不是很懂农业,甚至可以说除了一些边角消息之外,一窍不通的曹昂来说。

此二物基本等同于天书。

除非他能静得下心来,沉浸于书本之中,慢慢的去通读,并且配合着实物进行研究。

否则绝对无法吃透。

但最起码文字他看得懂。

有一些非常显眼的,标题类型的文字,曹昂还是能理解其中意思的。

大致上翻了翻。

书中包含了如何选择粮种,又如何进行培育,以及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怎样的操作,才能更大概率的获得成功。

这些都是书中的内容。

而且就以小麦为例。

书里还罗列了小麦的培育方向。

包括高产,适应性强,抗病虫抗倒伏,耐温耐寒等多个方面。

……

“嘶……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