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戊申条约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3165 字 2个月前

赵传薪合上《旧神法典》刷新体力。

第二天,他哪都没去,在山腰小屋宅了一天。

他知道,张寿增他们和廓索维慈今天最多完善《议和大纲》,明天才会撰写《交付海拉尔条约》,后天能出《议定书》就算是快的了。

此次条约最终将称为——《戊申条约》,赵传薪要求必须在10月13号之前签订,因为他必须赶去京城。

这一天,赵传薪别的什么都没干,就在小屋“吹玻璃”。

到了晚上,他翻开《旧神法典》,将一张张平面玻璃,玻璃餐具、摆件全部传送过去。

【我的商铺里左侧摆满了熔融石英玻璃制品,右边则空着。】

【我在上铺外面挂上了牌子——奢侈品店。】

【牌子下面写着一排小字——贵族优选。】

【店铺才开张,就有人登门。】

【这人有备而来,他的车辆停在门外,进门谦逊的问我平板玻璃价格。】

【当我报价后,顾客爽快支付了金币,将所有平面玻璃扫荡一空。】

赵传薪呵呵冷笑。

这要不是沙漠皇帝派人来买的,那他把玻璃吃了都行。

你敢买,老子就敢卖。

沙漠皇帝被赵传薪的几口大浓痰喷的害怕了,唯有熔融石英玻璃才能挡住龙息。

赵传薪并不担心,枪和13号球……哪怕一块石头都是熔融石英玻璃的克星。

沙漠皇帝可以用玻璃盾防别人,却防不了他。

第三天,赵传薪依旧在家造玻璃。

这和其它所有工作一样,只要有利益刺激,就能让人心里产生一股持续不断地动力——再干一会儿,再干一会儿,坚持一下天就黑了……

等到了晚上,这一天造的玻璃比昨日更多。

刷新的时候同样销售一空。

【平面玻璃卖的最快,开门即售空。但其它玻璃制品销售进展缓慢。】

但是到了第四天。

【平面玻璃依旧先清空库存,但今日来了许多顾客购买餐具和摆件,他们舍得在华丽奢侈、性价比却极低的事物上面花大钱。符文之城外面的沙民连温饱都成难题,火蜥蜴部落沙民为蘑菇粘液愁眉苦脸,符文之城的富人却在竞相追逐生活点点滴滴细节品质下足功夫。】

三天时间,赵传薪卖了十多万金币,到了开业的第四天,沙漠皇帝才停止购买平面玻璃,符文之城的富户市场趋于稳定,赵传薪不必赶工了。

他去了一趟海拉尔,找了家金铺让金匠熔了一枚大眼珠子金币。

手指头皲裂、满脸褶子的金匠倒八字眉中间耸起,带着天然苦吧脸说:“咱是海拉尔第一家用大砝码司马平称重的金铺,这金子铸的钱,按西洋说法,含2.2/10盎司的黄金。”

赵传薪一听盎司就有点懵,干脆问:“按你的经验估算,这一枚金币,能值多少大洋?”

金匠挑着八字眉寻思了下:“这金币造的古怪了些,可极为精美,也不知从哪个铸造局出厂的,依我看咋也得值个10块大洋。”

赵传薪情不自禁的捻了捻手指头。

这两天沙漠皇帝没少给他贡献啊。

一百多万大洋可还行?

差就差在那个傻逼已经不买玻璃了。

每天零星卖点,都是给城中富户和贵族,但速度难免慢了下来。

赵传薪在心里盘算了下,在那边做买卖简直一本万利,两块大陆也不知道产了多少黄金。

只是这笔钱也不经花,买个温控符文碎片怕是就没钱了,不如在那边搞些长久的产业细水长流。

他正打着小九九,金匠开口问:“您,这点金子打算出手么?”

“出手。”

赵传薪没计较金匠折损了多少价钱,胡乱接了5块大洋出门。

不差这点知道吗?

去了谈判会场,赵传薪见所有人都在。

虽然他这几天没来,但首席依旧空着,没人敢占他位置。

赵传薪坐下:“这几天都磨叽啥呢?赶紧签了得了。”

张寿增咳嗽一声,取出地图提醒:“在这里有矛盾,廓索维慈公使大人认为应该在卡普采盖图伊这里设置鄂博,我认为应当在卡达亚这里设。”

赵传薪大致看了一眼,好悬没笑出声。

张寿增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跟着赵传薪学会了给沙俄肉里穿刺。

张寿增还隐晦的在桌子上写了个“田”字。

爱新觉罗·奕劻看见了,徐世昌也看见了,两人都如同老僧入定不予置评。

且看他们表演。

张寿增在额尔古纳河左岸往外推了三十里,在本来索要的土地面积上向北又推了120里地,怪不得廓索维慈不同意。

其实张寿增想推到更远来着,那里有一片俄人耕种的熟田,产出不小。

像这类肥田,到手后每年税收还是挺可观的,别管最后是俄人种还是汉人种。

赵传薪一本正经道:“廓索维慈,这块地本来就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很早就在这附近盖了一座房子。”

“……”盖了房子就是你的地?廓索维慈气笑了:“赵先生,请你理解理解我,你们大家都听听,想必你们也该理解我,赵先生你这完全是无理的要求。请你真诚一些。”

“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廓索维慈先生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赵传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你要说真诚,我是真诚的需要这块地。因为什么呢?你知道吧,我们中国人喜欢土地,我也是这样。我到现在都没有一块属于我自己的田地呢,我觉得这里很好。”

赵传薪眨眨眼,满脸真诚的看着廓索维慈。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