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苏卡不列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3426 字 2个月前

“对,对上了。”

人群哗然。

这黑灯瞎火的,居然一个都没逃脱。

按说随便找草丛和树林一钻还躲不开吗?还是这些人愚蠢的只知道在路上跑?

赵传薪发动旧神坩埚烙印,人头、耳朵全部焚毁,化为骨灰齑粉。

这一手又是将众人看的一呆。

“黑,黑魔法……”

“黑什么魔法,迷信!”赵传薪抬腿,一脚将地上骷髅踩碎,骨灰飘进了篝火里。

翻译:“……”

赵传薪带他们吃肉。

没多久又其乐融融。

但刚刚的事,谁也忘不了。

只要不跑,大家都好。

谁跑谁死。

赵传薪用行动告诉他们,自己不是老好人。

他们有的烤,有的拿锅里煮。

有肉吃总比没有强,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赵传薪没吃,他对翻译说:“你们吃着,我出去转一圈。”

有种说法,在大象小时候,栓在木杆上,小象无法挣脱。这样一直栓到大,明明大象力气轻而易举能挣脱,但小木杆依旧能栓住它。

赵传薪现在给他们竖一根木杆。

肃穆阑珊的夜色中,赵传薪再次消失。

他去山上,定点检查几处藏匿武器火炮处,东西太多,秘境装不下。

东西都撒在沿途两侧山上,多半用岩石盖住,少数露天存放。

最重要那些铁轨不能让俄兵发现。

检查了一圈,用了将近一个小时赵传薪才回来。

野猪肉还没吃完呢,气氛如常,翻译也不心虚。

赵传薪身上沾着些水汽,看上去湿漉漉的。

他说:“巴-林站那边竟然下雨了,估摸着明天云彩就能飘过来,我们要快些赶路。”

翻译听的发懵,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从这里到巴林得有三百里路,来回六百里,而赵传薪走了最多一小时。

如果说这是真的,太不可置信;如果说假的,赵传薪身上水汽真实存在,除非他自己跳河里演戏。

他们都觉得赵传薪会黑魔法,觉得是真的。

赵传薪几次出行、回归,那根能栓人心的无形木杆愈发坚固。

最后他甚至回到额尔古纳河旁山腰小屋睡觉。

以前总听人说,光能唤醒人的睡眠。赵传薪不以为然,即便不拉窗帘照样日上三竿。

可今年他信了。

即便天气不好,太阳也没露头,可只要灰蒙蒙的晨光透过落地窗照进屋里,那缕轻微的光线蒙住他的眼皮,他就能第一时间睁开双眼,比闹钟更管用。

林中鸟开始闹腾,它们不像春天叫的那么大声。

在屋里能听见它们啄食树籽儿的咚咚声。

赵传薪刷牙洗脸,穿衣出门。

俄兵没跑。

他们起早热饭。

三头野猪,最大一头估摸着得三百斤,两头小点的二百斤。

去掉头蹄下货,这里每个人分不上一斤肉。

就这样还分着两顿吃。

可见这些人平日伙食不怎么样。

见到了赵传薪,翻译莫名松口气。

那种复杂心情他也说不上来。

赵传薪感受到了,这似乎是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应激状态下的特殊情绪。

死亡的威胁和赵传薪的平易近人形成巨大的反差。

而且这种情绪蔓延,成了群体情绪。

赵传薪觉得很有趣,他正在做一个此时几百人、未来可能几千上万人的大型心理实验。

“出发,巴-林那边的乌云快飘到咱们这里了,不想被雨淋就快点。”

这种冷雨,最多下这一场,恐怕凛冬将如期而至。

赵传薪向西走,巴当阿带人向东来迎。

赵传薪让翻译喊话,带着队伍喊着口号前进。

“战争过后是和平。”

“战争不是目的,活着才是目的。”

“我们不是灰色牲口。”

“我不畏缩也不尖叫,我只想得到尊重。”

赵传薪狡猾的改编了些电影台词,用符合俄语发音习惯来喊口号。

口号绝非强行灌翔让他们背叛祖国,强调的有两点:第一战争能达到和平目的,第二是尊严。

第一点如同写作的草灰蛇线伏脉千里,这场战争赵传薪赢,那就是赵传薪带来的和平,反之则不然,一切看结果。

等战争结束,一切将有分晓。

第二点暗示俄兵他们在沙俄活的没尊严,但赵传薪却不明说。他们要争取尊严,只能靠他赵传薪。

赵传薪让翻译喊话,待他们反复喊着几句口号,走了一路,许多人嗓子都喊的嘶哑,但也逐渐由参差不齐喊到了流利。

一半口号应在当下,一半口号应在未来。

所以当巴当阿风尘仆仆的来时,听见了整齐的口号直接整不会了。

翻译看见来了一队人,他们穿着棉大衣,各个袖子大臂上带着灰斧标记,背着的是他们沙俄产的水连珠,军官腰上还有纳甘转轮,马上挂着哥萨克骑兵刀。

但脸孔和制服表明他们不是俄兵。

“知府大人。”

“嗯,这些是我的俘虏,你带人押送到额-鲁特部。”然后赵传薪压低声音:“如此这般如此这般……”

巴当阿听了诧异:“当真如此?”

赵传薪龇牙笑:“你看我像开玩笑嘛?我要你丝毫不差的照办。另外我在你们部的免渡河站处借了些粮草,你出钱运粮草去还给人家,然后去胪滨府会计所报销。”

“那以后他们消耗的粮食怎么办?”

“呵呵,由毛子提供,忘记了咱们还有好几座粮仓呢,找人凿开石头取粮。”

巴当阿错愕,难道说赵传薪早就为今日局面谋划了?

那也太可怕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