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能让我们低头的,只有太阳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3633 字 2个月前

赵传薪又说:“你们祖上,索伦三部,把毛子的哥萨克骑兵打的哭爹喊娘,到了你们这里却让他们从海拉尔北岸赶到了南岸。”

众人闻言,嬉笑声渐止,有人肃然,有人鼻翼翕张呼吸粗重。

其实就算现在,索伦部的汉子依旧野蛮的很,依旧敢上马拼命,弓箭骑射对毛子的枪也未必就怕了。

别看他们马下训练七扭八歪,上了马、或者钻老林子里作战各个勇往直前,说不定马上比地上队形还要整齐。

挑起了他们的怒意后,赵传薪又说:“但那是某些人骨头软,看见洋人就想跪。我赵传薪不同,我能给你衣服穿,给你们钱花,还能给你们枪,我一个人能挑数百毛子,我骨头硬的很。我承认洋人船坚炮利,技术领先。那我们就追赶,我就喜欢硬碰硬。你们现在的水连珠还不算啥,不久后我还会给你们方便在马背上用的枪。如果这样,要是还打不过你们祖上的手下败将,那你们也是废物!”

布隆阿怒了:“知府,我不是废物,我们索伦部不是废物……”

赵传薪龇牙,心说你个憨货,可真是配合。

“不是废物?你们要是现在这个吊儿郎当的样子,不是废物是啥?以后给我拼了命的练,使枪要像你们骑射百步穿杨那样精准,换弹要比你们弯弓搭箭还快,等扎那教会了你们基本功,我再教你们点绝活。”

布隆阿大喊:“死战不退!”

众人跟着喊:“死战不退!”

赵传薪一听,气氛上来了。

他取出天梯,向上抛去同时双膝曲起,奋力一跃踏上两米高的天梯,双手掐腰高声道:“毛子算个几把,今后记住了,在这片草原上,能让我们低头的,只有太阳!

干死沙俄,抢回土地!”

众目睽睽下,赵传薪凭空而立。

别的时候或许大家觉得惊奇,这时候却只觉得赵传薪是无敌的,他就是天神。

跟着这样统帅,还会被欺负?

赵传薪能上天,尼古拉二世行吗?赵传薪一人打一百人,尼古拉二世行吗?

众人爆喝:“干死沙俄,抢回土地!”

赵传薪满意点头,跳下天梯,收回,摆摆手:“散会!”

姚佳和张寿增面面相觑。

好一个能让我们低头的只有太阳。

真·嚣张啊!

真是离谱,发个棉袄也能带一波士气,把这群索伦部汉子带的热血沸腾?

而且看样子,这以后妥妥就“赵家军”了,慢慢就和清廷没有瓜葛。

为何清廷忌惮袁慰亭?

袁慰亭整顿新军,让普通大头兵的俸饷高达五两五钱银子,当然后来有的多有的少些。

这个钱,让士兵供养六口之家吃好喝好一点问题没有,都赶得上清廷的六品官了。

甚至有士兵喊出了“吃袁大帅的饭,穿袁大帅的衣”的口号。

所以他后来被称为“北洋共主”。

清廷不忌惮就怪了。

张寿增觉得,此时赵传薪成了草原上的袁慰亭。除了实实在在的给予了利益外,论个人魅力,袁慰亭也和赵传薪没法比。

可以预见,迟早这些人眼里只有赵传薪没有朝廷。

这让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发完了棉大衣,该公职人员的工服了。

“大人,为何我们没有袄子?”杨桑阿试穿黑色半高领毛衣和西装外套,别扭的问。

其实不是非得要棉大衣保暖,而是此时觉得有头有脸的人,习惯性穿着能遮挡大腿长过膝盖的袍子,露出大腿和裤裆总感觉别扭,只有为了干活什么都顾不得的泥腿子,才会短打穿搭。

哪怕在草原上也是如此。

赵传薪眼睛一瞪:“要啥棉大衣?让你穿啥就穿啥,废什么话?”

公职人员,多在室内活动办公,扎赉-诺尔那边有的是煤,现在承包给了五翼总管,冬天取暖那是问题吗?

杨桑阿讪讪,将深蓝色西装套上,裤子和皮靴统统都有。

公职人员和士兵不同,他们也不必排队,各自试穿。

姚佳也换了一套,遗憾说:“和我的软丝衬衫不搭啊……”

有段时间洋人流行柞蚕软丝衬衫,又薄又软又蓬松,赵传薪看见男人穿那个就想给他一电炮。

“趁早别穿那个,娘炮。”赵传薪点评。“至少要混纺的厚度,才能显出男人的阳刚气质。”

姚佳见赵传薪也穿着黑色高领毛衣,咂咂嘴心说在鹿岗镇赵传薪和苗翠花那都是时尚急先锋,引领时尚弄潮儿,听他的准没错。

赵传薪拍拍杨桑阿的后背:“挺胸拔背,儒家也是讲究正襟危坐的,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胪滨府的公务员要有气势,今后准备一根荆条,谁他妈缩肩塌背的就抽他一条子。”

天色阴沉,没有天气预报,百姓自己就多少具备预判天气的能力。当有天气预报,这种能力会慢慢消失。

杨桑阿穿着西装对赵传薪说:“知府大人,要下雪了。”

赵传薪纳闷:“你咋知道?”

“反正莪就是知道。”

这人说的没错。

下午,小雪纷纷扬扬,被东南风吹的横着飘,天地茫茫一片。

兴许是百姓都提前感知了天气,今天胪滨府少了许多业务。

大家趴在窗台向外看。

从外面骑马匆匆而回的杨桑达喜,进屋抖落身上的雪花,抬头一看:“你们……”

屋里清一色的深蓝色统一制服,笔阔的裤子,能骑马也适合正装的圆头切尔西靴。

精气神立刻提了上来。

唯独每个人脑后的大辫子,多少有碍观瞻。

这会儿杨桑阿有些适应新制服了,得意的倚着窗台说:“怎样?”

“说不好,这样是否,是否有些不体面?”

“知府大人说,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穿着窝囊、邋里邋遢的,百姓不会信服,须得体现咱们胪滨府的精气神。”

杨桑达喜撇撇嘴:“洋服有甚好?袍子多体面。”

之前还有些不适应的杨桑阿,此时闻言却嗤之以鼻:“洋人的枪炮不好,你继续用弓箭;洋人的火车不好,你继续骑马;洋人的汽船不好,你继续杨帆;洋人的机器不好,你挖矿排水继续用木桶拎……”

杨桑达喜听的脸红脖子粗,却无法反驳。

这其实都是赵传薪的原话,只是被杨桑阿挪用而已。

见自己将杨桑达喜驳斥的说不出话,杨桑阿得意洋洋:“听说洋人以前男人喜欢穿女人那样的裙子,还要套着一条丝袜到腿根,腿毛都钻了出来,你看现在还有穿的吗?他们在进步,你就非得往后退不成?这有什么得意?人挪活树挪死,非得守旧才叫好吗?”

以前,无论是洋人本身长相,还是洋人的穿搭,还是洋人带来的各种奇技淫巧,到了中国来,被官民视为洋相。

这个词最早出于李鸿章之口。

那会儿大家乐的合不拢嘴,开心啊,看小丑上蹿下跳。

有一天,大家笑不出来了,因为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