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如此阵型,不来发可惜了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3311 字 2个月前

巴当阿看他面色焦急,不明白发生什么事,还问呢:“宋大人,你脸色怎么如此难看?”

宋小濂气急败坏,跺脚说:“难看?哼!你知道你一句话,闯了多大祸事吗?”

巴当阿吧嗒一口烟袋锅子:“多大祸事?”

“你……”宋小濂气道:“那赵传薪是何人?你怂恿他夺回土地,你道他和真和张鹤岩那般去交涉吗?他会用最残暴的手段对待俄人!”

巴当阿敲打烟袋锅子,心说那也不差啊?

两虎相争,谁伤不都是好事?

宋小濂对张寿增说:“快,你骑马追赶,务必拦住赵传薪。”

张寿增没有骑马,而是乘列车。

而且,他也追不上赵传薪。

乘列车还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哩。

而沼泽、湖泊、河流、草原、沙丘对赵传薪而言如履平地,几乎一条直线回胪滨府。

呼伦-贝尔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其中有三千多条河流纵横交错,有500多湖泊星罗棋布。

回到衙署,赵传薪将采买的煤和新鲜牛羊肉和蔬菜卸下。

姚佳说:“赵大人,我去了一趟满-洲里,我妹子说你订的那批制服,尚且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出货。”

“好。”赵传薪看看手表:“此事暂由你接管,所需票据账目,一样不能少。”

“是。”

赵传薪扭头就走。

丽贝卡·莱维问:“不吃饭吗?”

“不吃了。”

哪有时间吃饭,天都黑了,正事没办呢。

尼古拉二世,和他的沙皇前辈们抱着同一个想法——边境线上,两边都是自己人才能睡得着。

据说,尼古拉二世在边境线上,一共部署了两万五千多士兵。

这些部队,编成了三个混成旅,每个旅两个步兵团,一个步兵团3200人,两个骑兵团每个600人,外加一个炮兵旅。

这个兵力,和北洋六镇的两个镇兵力相当。

徐世昌只带了一个镇的兵力到关外。

假如,此时毛子打过来,曹锟和吴佩孚真是凶多吉少。

然而,这还只是边防军。

除了这些兵力外,沿铁路线还有专门的铁路卫队旅,这个旅下辖六个兵团,每个步兵团2400人,总兵力达到了1.5万人。

步兵团主要驻扎在每个大站,而数千骑兵,时时刻刻都在铁路沿途巡逻,同时还有数千铁路警察维持日常铁路治安。

所有所有的武装加在一起,数目快抵达北洋六镇总兵力的一半了,十分骇人。

辛亥年,尼古拉二世很兴奋,觉得有机可乘,陆续又向关外增兵一两万。

可见这货有多可恶。

赵传薪也不是傻子,面对这么庞大的军队数量,就算拿苗刀从头砍到尾,怕也是要累断了胳膊也砍不完。

得慢慢消耗,得长牙的癞蛤蟆上脚背。

他第一站去的是满-洲里。

满-洲里,第一次商业发展的小高潮还是在日俄战争时期。

当时有200多国人商贾,和大量沙俄商人涌入此处经营。

当初为沙皇收购军需物资的沙俄企业,很快就因业务量骤减而陷入困境,因为战争持续的时间太短了。

然后经济开始萎靡,大量沙俄商人纷纷撤出,国人商贾由200人锐减到20多户。

大浪淘沙,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精华。

经营布匹、杂货的万茂盛商号,老板吕凤岐正在盘账。

忽然听见头顶传来微弱的窸窸窣窣声,他一愣,抬头看看,骂道:“这些耗子,真是无法无天,该死!”

骂完,继续低头盘账。

赵传薪就在他的头顶,盘膝而坐,戴着头盔,靠夜视能力偷窥满-洲里沙俄兵营所在。

当大队的巡逻士兵经过。

赵传薪起身,披上暗影斗篷,跳下了屋顶,尾随其后。

这些沙俄士兵,不知不觉带着他去了兵营,去了武器库。

不是每个人晚上都要交付武器,但赵传薪打开武器库大门后,依旧看到了两百多把莫辛纳甘等各色步枪。

只是没看到弹药,弹药应当存在另一处。

他将武器架上的枪一卷而空,怎么进来的怎么出去,就在站岗士兵的眼皮子底下的黑暗中来去无踪。

等待一会儿,发现没有合适的机会后,赵传薪又去了车站铁路沿线,扒上了列车车厢。

风将暗影斗篷下摆吹起,露出他的真身。

但没卵用,夜色和黑乎乎的车厢,使得车顶的赵传薪十分不起眼。

走了约么十来分钟,下面出现一队护路队毛子骑兵。

赵传薪当即跳车,跃下时,恰好落在一人马背,手中小藏刀从后面探到前面给他抹了脖子。

这一队骑兵有十人,正抽烟喝酒吹牛逼呢。

最后一人被赵传薪弄死,前面的人竟然毫无察觉。

赵传薪站在马背,跳了起来,苗刀横削,前面一人大好的头颅冲天而起。

一腔热血喷溅,这才惊动其余人。

“啊……是血!”

嗤……

“你,你怎么了……”

“嗤……”

一个接一个人倒下。

剩下的人吓懵逼了。

黑乎乎的,又没有路灯,他们什么都看不见。

忽然,一个沙俄士兵,提着马灯在照耀到了一抹古怪的黑。

这团黑,罩住了另一匹空马的马腹,才让他察觉不对劲。

暗影斗篷的黑能吸收99%多的光线,隐入夜色让人难以察觉,但在显眼处同样会显得突兀。

刚想举枪,一把巨斧打着旋飞来。

噗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