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赵传薪销声匿迹的世界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1936 字 2个月前

这是基于李光宗给出此战无法定鼎的大前提制作的战术和战略要领。

双喜带着核心战斗人员,攻其不备。双喜冲在最前面,摸爬打滚,枪枪收割人命。后面核心战斗人员见他如有神助,打的清军哭爹喊娘,于是军心大振,发挥十分稳定。

果然一举奏效,清军来不及反应,就被前锋队给突破了。

清军根本没有战斗意志,遭遇敌袭第一时间就乱了。

后队趁机钳形进攻,只是重机枪并没有吸引火力,反而直接让清军溃散,他们甚至都没有尝试用炮火和重器反攻。

战斗总共用了一小时二十三分钟,双喜带队总共击毙清军68人,清军36营告破。

黄兴带人追上来的时候,兴奋的拍着双喜肩膀,连连道:“好小子,好小子……”

捡到宝了。

双喜一战成名,在义军中的声望如日中天。

乃至于次日,第二次作战队伍更有经验了,双喜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再次突破清军一营。

也就是第四天,攻占马笃山的时候,稍微困难了些。

但义军人数,已经由原本的200人,扩增至600余人。

这也是孙公武等人一直以来的滚雪球战斗方式。

双喜深深记得上一次在镇南关-起义的时候,乌合之众的缺陷暴露无疑,所以他将队伍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前锋,第二梯队是原本人马组成的中队,第三梯队是作战经验不足的新人。

双喜作战时猛打猛冲,带兵时却稳扎稳打,一旦有了作战经验的新人,就会并入中队,于是战力陡增。

他们转战于钦州、廉州和上思一带,远比原历史要勇猛的多,隐隐有野火燎原之势。

清廷哗然。

民间沸腾。

黄兴振奋。

孙公武狂喜!

就在义军的声势达到顶点之时,郭人漳果然被双喜料中,再次反水,率3000余人尾随义军进行包围,答应好的补给也没了踪迹。

双喜当即对黄兴说:“是时候散伙了。”

黄兴自然不情愿:“为何?形势一片大好,正当乘胜追击。”

双喜冷笑:“忘记镇南关的事了?我们即将弹尽粮绝,拿镰刀锄头乘胜追击?郭人漳,小人尔,不足与谋。”

没有根据地,装备和兵力与清军比实在过于悬殊。最主要的,隐形盟友郭人漳不但没给补给,还背刺义军。

这仗已经没法打下去了。

“可是……”

“没有可是。黄司令,我们可是预先说好的。”双喜急了:“战略已定,怎么临阵不决了?俺求爷爷告奶奶,从澳岛蜀山那求来一批遣散费,散伙人家才给,不散伙咱们就要喝西北风了。”

黄兴此次自任司令,是作战总指挥。

当然就这么点人,实际指挥者是双喜罢了。

黄兴无奈,只得原地遣散义军,只带着双喜,和十余核心战斗人员撤回安南。

沿途,黄兴隐于百姓当中,才知道自己在民间已经威名大振。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双喜及时收手,起义算失败了,战役却没败。

……

本杰明·戈德伯格见了许多名川大河、蓝天牧场,喇叭寺庙。

他见识了边走边拜,膝盖都磨破的狂热信徒。

听了许多不明其义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