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韩史书,记你一笔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3180 字 2个月前

赵传薪义形于色:“当然是弄死这狗贼,方可解心头之恨。”

简直比在场的韩国人,还要气愤。

在国外,赵传薪向来是放飞自我的,恨不得天下大乱才好。反正,他又没有损失半毛钱。

李秀吉直接被赵传薪演技折服。

他立即道:“苗兄,若刺杀李完用,带上我一个,别的没有,倒是有一腔热血。”

梁启铎赶忙劝阻:“稍安勿躁,此事当从长计议。”

刚特么认识的人,你就敢拍胸脯信誓旦旦要一起刺杀亲日派领袖李完用。

二逼不?

赵传薪却说:“好!就冲秀吉兄弟这份热血,也得带上你一个。”

弄死李完用简单,但后续的事,赵传薪需要大量的棒子中二热血青年。

这不就主动送上门来了么?

梁启铎大急:“杀李完用,自然解气,可木已成舟,李完用即便死了,日本人也一样会得逞。现在最主要的是,要搞清楚李完用和日本人签署的条约中,究竟是什么内容。”

赵传薪心说老小子头脑还挺清醒。

确实,料敌先机比刺杀李完用重要一百倍。

原本轨迹中,日本人就利用韩国群众不明真相的前提,让傀儡韩廷诱骗大韩帝国军侍卫队高级军官,将他们召集到驻韩日军司令部大观亭。

然后,以此时皇太子、彼时皇帝李坧名义,宣读了解散军队的诏敕。

这打了不少人一个措手不及。

换成别人,有些事赵传薪还不会说。

但当日他在汉城造谣,第二天就有《大韩每日申报》助攻。

通过朴升烈,他了解了这份报纸和背后的工作人员。

得知梁启铎也是大韩的独立运动家,还是很积极的那种。

李秀吉未来更是热血激愤。

既如此,赵传薪便大大方方的说:“我知道有什么内容。”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梁启铎呼吸粗重:“当真?快说,有什么内容?”

赵传薪说:“细节勿论,主旨有三条。

其一,让小李,额,是让李熙退位。

其二,是剥夺大韩的立法权。

其三,解散大韩军队。”

三条内容,石破天惊。

梁启铎厉声道:“你是从何而知?”

萍水相逢,让他很难相信赵传薪。

“别管我从哪知道的,就算是假的,对你没任何损失。但若是真的,我们能有所准备,那好处可就大了。你说呢?”

梁启铎听了赵传薪的话,觉得十分在理。

热血青年李秀吉已经激动的脸红脖子粗:“李完用,当真罪该万死,连这种条约他都敢签。”

此时的李完用,除了能增加大韩百姓的怒气值,用处已经不大了。

赵传薪拍拍李秀吉的臂膀:“李完用呢,到时候我让李兄弟亲眼看着他死都成。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日本人。”

梁启铎见赵传薪对这事儿十分上心,不禁又狐疑起来。

显然,赵传薪是大清人。

一个大清人,为何要积极参与他们大韩的内部事?

就因为热心肠吗?

但梁启铎不动声色,而是问道:“依苗先生看,我们该怎么应对日本人?”

赵传薪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我们来推理分析一下。如果日本人让大韩皇帝退位,必然就要让皇太子上位,这对吧?”

梁启铎怔了怔,旋即点头。

赵传薪继续道:“李坧性子懦弱,肯定会成为日本人的傀儡。这时候,日本人就可以解散大韩军队了。那么,你们猜猜,全国百姓会是什么反应?而大韩军队,会不会甘于就范呢?”

梁启铎若有所思。

李秀吉拍桌子:“百姓必然愤怒,至少要大规模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这种活动,随西风东渐,在东亚逐渐流行起来。

有事没事游行一下,表示表示不满之心,惠而不费,多好啊。

作为美籍韩侨,李秀吉自然是懂的。

因为美国百姓经常玩这个。

梁启铎想的更多:“以我猜度,军队高层必然激愤,稍有人煽风点火,便能起燎原之势,将掀起反抗狂潮。”

“不错。”赵传薪见两人已经被引导,道破未来会出现的情况,又问:“那么反抗好,还是不抵抗好?”

李秀吉第一个跳起来:“自然是要反抗。”

梁启铎却犹豫了:“大韩侍卫队5000人,镇卫队只有2000人,且战力不如日本兵,武器也差了些。若全面对抗,怕不是对手,徒增伤亡。”

不用赵传薪挑拨,李秀吉便愤怒了。

他低吼道:“子明先生,难道因为怕死就不抵抗吗?这样我们岂不是要亡国灭种?”

梁启铎语塞。

原本“义愤填膺”的赵传薪,这会儿却显得极为冷静而睿智。

他乐呵呵道:“这种事,咱们不必争执。”

两人不由得望向他,等待下文。

金武志心里狂喷两个蠢货:就这么轻易被赵传薪给带了节奏。

现在竟然是赵传薪成了主导者。

这人果真有毒。

赵传薪面带令人安心的微笑:“首先呢,军队是不是要反抗,这个我们都做不了主,主动权掌握在那些军官手中。我认识个侍卫队的军官,我可以事先提醒他。想要抵抗日本人,并减少大韩军队伤亡,那抵抗便要有组织有准备。比如,莪让大韩军队提前掌握武器库。比如,在民间号召百姓参加义军,和大韩军队一起抵抗日本人。”

梁启铎倒抽一口凉气。

这特么是早有准备,一心要造日本人的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