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谁制造了恐龙人

奥术皇帝 熊猫汤圆 3574 字 2个月前

这就是领地的作用!

让马修和牙牙可以安安心心的勇攀高峰!

马修原本以为,自己还有“时间”。

“现在看来,绝对不能等下一次了!”

“这次就必须成功!”

“说不定,机会就这么一次!”

快速调整好了心理状态,马修又联系了一下正在大杀四方的牙牙。

后者已经杀死了两只传奇海怪,顺带将娜迦队伍搅了个天翻地覆。

虽然牙牙因此受了些伤,可她已经快速脱离了战斗,在天空中等待恢复。

牙牙还有自己的小计划和心思,她想让娜迦队伍先“开门”。

真正的好东西,就算这些娜迦能翻找出来,牙牙也不会轻易让它们带走!

“我的钱,都是我的钱!”

听着牙牙的嘟囔,马修心领神会的露出了笑容。

他熟练点开战斗音乐,聆听着海湾领音乐家们创作的歌曲。

他一边跟着轻轻哼着小调,一边大跨步进入了黑暗的洞窟里。

这是一片特殊的区域,马修能清晰感受到,流淌在石壁和空气中的生命气息。

这样的情况,有点类似于智慧之树和生命之树最核心区域的部分。

生活在这样的区域,哪怕不进行相应的锻炼和训练。

属性、资质、甚至是寿命,都会不断的提升。

海湾领的类似区域,已经在逐步的培养和建造中了。

这些区域的主要使用者。

是海湾领新建造的大规模医院里的伤员。

正准备待产的孕妇们。

适合海湾领所有宝宝健康成长的幼儿园小朋友。

职业者培训学院的学员们。

以及地下的一部分使用者。

海湾领的职业者和士兵们,即将突破实力桎梏的时候,也能申请类似的环境,获得更高的成功率。

马修仔细的研究了一番,很快便发现其一部分有意思的奥秘。

这里弥漫的生命气息,相当一部分和整个地下区域里,布置的超大型法阵是分不开的。

它能缓慢而隐晦的吸收,整座恐龙岛的生命力。

活物基本上不受影响,死亡的个体也是提供生命气息的大头。

马修之所以知道,是艾罗娜和两位恐龙人首领,诸城和断角交流后,得到了这个“秘密”。

实际上,马修也从刚才那些实验室区域的死尸中,对这个秘密进行了验证。

它确实是真的!

想到周围的生命气息,都是和畸变改造一个德性,马修就相当果断的打定了主意。

对于这种技术的利用和控制,必须要拔高到最大的地步。

他向来是以最坏的恶意,去猜测那些试图走捷径,损人利己者的!

所以,他希望那些蠢货能少一点,被其造成的破坏,也能更小一点。

随着马修往下面走的更深,他陆陆续续看到了许多恐怖的景象。

一个又一个废弃或者处于半废弃状态的实验室。

各式各样被遗弃或者已经完成了改造的恐怖怪物的尸骸。

光马修看到的就有成千上万之多,至于那些没有去探查的,应该还有相当大一片。

一些特殊的怪物,顽强地生活了下来,以其它的生物和各种腐肉为食。

马修并没有动手清理它们,只是施展了隐蔽法术,记录了一下它们的基本属性和专长、天赋等。

在完善一下自己的资料库以后,马修就非常淡定的离开了。

真正引起马修注意的并非这些体型庞大,拥有各种造型的特异怪物。

而是数量最多,像老鼠一样,游荡在这片庞大废墟和坟墓中的恐龙人恶灵们。

马修正在仔细地观察这些恐龙人恶灵,发现它们真的像老鼠一样顽强。

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牙口非常好。

马修通过对其巢穴和繁殖进食过程进行观察,确认其有着相当不错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

只不过,恐龙恶灵人不稳定的基因,会导致它们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最致命的是,恐龙人恶灵在繁殖的过程中,会出现退化的现象。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其新生儿就会变得相当脆弱,只有极少部分能够生存下来。

近亲繁殖、基因个体和样本稀少、食物的缺失等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不能离开这片环境,利用更大规模的繁殖手段,引入新的新鲜血液等方法来进行改进。

物种的灭亡,就在眼前!

但是!

马修接下来看到的一幕,让他得以一窥恐龙岛隐藏得更深层次的秘密。

出现这种情况的恐龙人恶灵,会前往定期投放的恐龙人尸体的区域。

通过吞噬这些恐龙人的尸体和组织,它们就能正常进行繁殖了。

而一部分被“控制”的恐龙人,更是已经创造出了一个小型的“恐龙人繁殖”基地。

专门为受它们的控制的恐龙人恶灵,提供源源不断的恐龙人血肉。

如此惊悚而特别的情况,着实让马修也大开眼界。

“恐龙人恶灵,应该是被恐龙人制造出来的。”

“它们的存在,是为了阻止了恐龙人的外出和逃跑。”

“但是,恐龙人恶灵在不知多久的时间里,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出路。”

“这是一个诡异的过程,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挣脱过程。”

“这是一个物种求生延续的本能!”

“它们隐藏起来的力量,已经来到了失控的边缘。”

“它们准备向彼时的造物主,发动最后的反噬!”

“它们,就是恐龙人的报应!”

马修收集完恐龙人恶灵的所有信息,脑海中只剩下了最后一个疑问:

“那么,恐龙人又是被谁制造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