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对比

接连数天,似是场景重现,一抹灵辉加持之下,楚牧就如先前在长生宗藏经阁之时的那般,一枚又一枚玉简,一卷又一卷典籍,相继纳入感知,亦相继化为他的学识底蕴。

相比于长生宗藏经阁内的蛊道秘术典籍,这地处西南蛊道圣地所搜罗的蛊道秘术典籍,则明显更基础,也更广泛一下。

换而言之,能被挑选至长生宗藏经阁的典籍功法,往往也都属上乘,乃精挑细选而来。

如此的机制,相比较其他修行体系,显然没有任何问题。

但蛊道体系,显然比较特殊。

毕竟,蛊道体系,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更类似于修仙百艺这种技艺体系。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推陈出新的体系。

于一位蛊道修士而言,需要的,也非是一门心思的苦修,更多的,则是需要窥得清古时,也要看得清当下,是活到老,学到老。

单纯的依葫芦画瓢,于修仙百艺的修习者,若是一门心思的钻研,或许还能勉勉强强有所作为。

但于一位蛊道修士而言,单纯的依葫芦画瓢,那在这蛊道修行之上,也注定走不长远。

于楚牧而言,也仅仅只是不到十天时间,他便将这镇守府藏经阁内的诸多蛊道典籍翻阅一遍,只不过,这一次,也非细看,只是粗略的查漏补缺一番。

当那一枚记录牵丝蛊玉简再握于手中,一抹神识流转间,楚牧俨然也有了几分新的体悟。

炼制牵丝蛊,所需的近百种蛊道灵材,楚牧详细的一一对比当下的蛊道灵材。

名称,性质,效用,品阶……

诸多方向的对比,重合,一抹神识如刀笔于玉简之中勾勒之下,随时间流逝,一个又一個或确定,或模棱两可,或一头雾水的答案,便相继于玉简之中呈现。

总共九十八种蛊道灵材,最终能被楚牧断定的,也仅仅只有五十三种。

剩下的四十五种,则有一大半,属于模棱两可,尚且还不确定的存在。

而最后的极少数,那就干脆是一头雾水,根本寻不到任何与其重合相近的存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