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大明药丸!

皇帝咨询阁臣,一般肯定是先从首辅问起,然后再挨次往下。

但今天却是一反常态,皇帝先询问了末位四辅王家屏,等王家屏明确表态后,又垂询许国和王锡爵。

最后通过其他三位阁臣的态度,倒逼首辅申时行。

此时万历皇帝对申首辅说:“朕也知道,林泰来中状元之前出身申府门客,所以申先生大概不好说话。

如果申先生有意避嫌,也是人之常情,朕可以理解。”

申时行沉默了片刻,感觉遇到了人生当中最艰难的抉择。

现在皇帝的意图很明显了,以在国本问题上让步作为诱饵,诱使内阁集体放弃对林泰来的庇护。

正常情况下,无论与林泰来关系如何,这个时候作为文官,都必须力挺林泰来。

道理很简单,如果这次不支持林泰来,那么下次进宫后遭遇群殴的可能就是你了。

但如果放弃林泰来,就能换回皇帝在国本问题上让步,那就非常吸引人了。

于公来说,国本问题是已经争议了长达四年,是文官大臣的心病。

夹在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内阁,对此更是烦不胜烦。

这感觉就像是有一柄利剑悬在头顶,谁不想早点彻底解决问题?

于私来说,如果哪位大学士能推动国本问题得到解决,哪怕是牺牲了林泰来,在官员中必定威望大增,甚至会超过首辅。

毕竟首辅与林泰来关系特殊,在林泰来问题上先天弱势,除非首辅对待林泰来比别人更狠。

更何况本来就与林泰来有仇怨的话,那更是一举两得。

可以说,皇帝的切入点很巧妙,绝对是司礼监众太监的智慧结晶。

这时候,众人就一起看着申首辅,等待首辅的表态。

最终申首辅暗叹一声,对万历皇帝回奏说:“陛下所言极是,在涉及林泰来事情上,臣应该避嫌。”

让申时行对林泰来落井下石,他做不到。

一是他性格没有这么狠辣,二是申家和林泰来利益绑定太深了,和林泰来翻脸损失巨大。

但如果极力为林泰来进行辩护,也不现实,太不理智。

因为这样做无法挽回局面,还有可能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猝然丢掉首辅位置,造成更严重后果。

另外就是,申首辅内心总觉得,皇帝没那么容易让步,看似香甜的诱饵也可能是陷阱。

所以只能引用“避嫌”之说,置身事外了。

说完话后,申时行特意看了眼林泰来,却发现林泰来神态依然很淡定,就是双眉微蹙,仿佛在思考什么。

首辅这个表态,在很多人预料之中,毕竟首辅平常的为人处事风格和习惯确实是这样的。

同时首辅这个表态也让很多人失望,申首辅怎么就不力挺林泰来呢?

万历皇帝见状,也没有逼迫申时行一定要怎么样,转而对最终目标人物林泰来厉声喝道:

“林泰来!诸位先生都认定你大罪!你可愿认罪伏法?”

作为当事人,林泰来比别人更敏感。

从皇帝这句话隐隐感受到,皇帝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没有表面上那么大的恶意。

如果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皇帝真想给人定罪,直接拿下就行了。

不会说什么“你可愿意认罪伏法”之类的废话,皇帝想治罪还需要讲法律?还需要认罪供词?

在御前时,除非皇帝点名或者询问时,一般不能随便主动说话,不然就是御前失仪、慢君蔑上。

故而刚才皇帝轮流询问大学士们时,林泰来话再多也只能憋着。

终于等到这时,林泰来才能开口,对皇帝奏道:

“臣辜负圣恩,罪孽深重,百口莫辩,但有些话想问诸位阁老,恳请陛下恩准!”

万历皇帝心里衡量了一下,便道:“准了!”

感觉这样对于促进林泰来和阁臣乃至于文官决裂,应该是好事。

林泰来便朝向许国许次辅,开口道:“一年前,是老师你把我点中,使我得以跻身朝堂。

也可以说,老师你就是我在朝堂的路人。”

如果不是为了在皇帝面前保持形象,暴躁的许次辅肯定要大骂一声“去尼玛的引路人,你我根本不熟!”

又见林泰来继续说:“今日我因为触犯郑家而横遭大祸,难道老师真忍心放弃师生之义,坐视我被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