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这都啥人啊?

这样保证知根知底,容易做背景调查,有林府熟人担保者最佳。

第二,要三十岁以上,太年轻的阅历少,担不起事。

第三,原则上要举人功名,优秀者可以放宽到秀才,或者文坛知名山人也可。

如今十来天过去,林泰来看着桌案上的荐书,加起来差不多快两尺高了,惊奇的说:“这么多?”

白秘书人间清醒的答道:“不奇怪,近些年读书人越来越多,而科举名额就那么几个。

在苏州府,没有出路又急需出路的读书人实在太多了,有个机会当然要抢。”

在林大官人的深情凝视下,白秘书立刻柔媚的说:“当然,官人的九元神迹也是一面金字招牌,能够吸引各方豪杰纷纷来投。”

这还差不多,林大官人满意的点了点头,“难得今日无事,就挑挑门客人选吧,早日让他们上岗。”

说实话,现在请门客真的是当务之急,不然只应付访客就是一个烦人的事情。

而且筹备文坛大会,甚至到文坛大会开始,身边没有几个文人当帮手也不方便。

白秘书又想起什么,好奇的问道:“官人让别人写行状时,报自己的姓名来历生辰也就罢了,什么还要他们报上儿子的姓名生辰?”

只能说,林大官人的很多操作,能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

都说天威难测,可很多人都认为,林大官人的心思比皇帝还难猜。

例如这次招纳门客,还要问别人儿子的姓名生辰,到底是什么意思?

听到白秘书的询问,林大官人打个哈哈说:“你不知道我善于相术吗?所以同时看看别人父子生辰,说不定就有所得。”

假如报名者默默无闻,但他儿子是未来名人的,那就可以优先录取啊!

但穿越者的恶趣味,是无法对别人明说的。纵然不拘一格的林大官人,多多少少也有点收集名人的小倾向。

就是从利益上说,儿子是历史名人的,成材率肯定高于无名之辈。投资一个人,享受两代人收益,稳赚不赔。

比如同窗同年、又被拉进礼部主客司当郎中的陈允坚,林大官人和他当朋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有个儿子叫陈仁锡。

在白秘书的伺候下,林大官人就开始翻看荐书。

荐书分两种,推荐别人的和毛遂自荐的,不过没本质差别,关键还是看人。

嗯哼?一刻钟后,林大官人拿着一份荐书,陷入了沉思。

钱世扬,三十六岁,籍贯苏州府常熟县,秀才功名,家道中落,科举不顺,目前四处教书为生。

这位钱秀才与冯太医的妻子、冯梦龙他妈是远亲,所以虽然只是秀才功名,但受冯太医推荐斗胆前来报名。

以上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信息是,钱秀才目前有子一人,名曰钱谦益,今年八岁

卧了个槽,林大官人惊了,自己的“父凭子贵策略”还真扒拉出一个历史大名人出来?

“水太凉”的鼎鼎大名,稍微了解明史的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还有,“水太凉”的父亲混得这么扑街吗?四处教书为生,听起来有点惨淡啊。

白秘书探过头来看了眼,评价道:“此人平平无奇,甚至就是最差的一档,官人何故沉吟?”

林泰来嘿嘿笑了笑,“吹拉弹唱我不行,看人你不行。”

然后将这位钱秀才的荐书专门放在一边,又继续往下翻看。

不到半个时辰,林大官人又拿着一份荐书,陷入了沉思。

周道登,三十岁,籍贯吴江县,宋代大儒周敦颐后人,家境贫寒——重要合作伙伴吴江名门沈家推荐来的。

荐书上的个人信息很简单,但是林大官人已经脑补出了很多资料。

在历史上,周道登在崇祯元年当上了首辅,以呆傻鄙俗、贪花好色闻名,跟皇帝奏对经常愚蠢无比,堪称大明最傻首辅,一年后就被赶下台了。

崇祯:“黑齿是何典故?”

周首辅:“黑齿,齿发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