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如果由我出手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399 字 3个月前

但是今天在礼仪上出了一点小事故,今年已经七十的户部尚书毕锵因为年迈体虚,不小心失足跌倒在地。

万历皇帝原谅了老臣子的失仪,下旨让亲军将毕尚书护送回家。

有点政治嗅觉的看到这一幕,都能估计出,毕尚书大概马上就要请求致仕了。

户部尚书那可是除了宰辅大学士之外,外朝文官仅次于吏部尚书的第二人啊。

万历皇帝辇驾先进城,扈从皇帝去天寿山的大臣和留京大臣在后面合流。

李如松趁机找到申首辅传话,申首辅沉吟了一下后说:“让他半夜时过来见我。”

在过去的寿宫选址风波里,李如松一封奏疏直接终结了风波。

这直接帮助到了卷入漩涡的申首辅,所以申首辅必须要卖李如松的面子。

林泰来让李如松去帮忙传话,也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

等李如松回到宁远伯府,将申首辅回话告诉林泰来后,林泰来立刻让伙计们重新收拾行李。

李如松愕然道:“这是干什么?难道府中有人慢待了你们?”

林大官人自信的说:“等过了今天,我就会搬到申府去住!”

虽然嘴上如此自信,但在去申府之前,林泰来心里还是反复琢磨申时行这个人。

毕竟这是预设的大腿,而且也是林泰来迄今为止,最有可能接近的权力高层。

在明代政治史上,首辅权势的大小变化是一条很值得研究的脉络。

在明代中后期,有一个强势首辅时期,意思就是内阁首辅权势最盛,可以直接威压外朝六部的时期。

大明最有名气的一些首辅,基本都在这个时期。

一般来说,公认的强势首辅起源于杨廷和,巅峰是张居正,最后的余晖就是申时行。

在申时行执政的时候,还能勉强压制六部,但申时行之后,首辅就逐渐失去了对六部尤其是吏部的控制权。

站在这个历史维度来看,申时行也算是个标志性人物,是强势首辅时期结束的符号。

如果想从文史资料中分析申时行的性格,只会觉得很模糊,缺乏鲜明的辨识度。

为人宽厚,但也会报复人;处事圆滑,但也有原则,经常拯救犯颜直谏的言官;

和张居正关系不错,但也被万历皇帝信任;总体上是个好人,但欲望挺多,也经常结党营私拉帮结伙。

大概也只有这样复杂的人物,才能在清算张居正之后的政治旋涡里站住脚跟。

等到了晚上,李如松派了一百多家丁和军士,护送林泰来前往申府。

这次林泰来没有被拒之门外,有申家的仆役提着灯笼,把林泰来领到了某处书房。

书房里没有别人,林大官人对首辅老大人行了个礼,然后偷偷打量了几眼。

这首辅相貌不错,可以看出年轻时隐隐然有彦祖之姿,毕竟是中过状元的。

申时行温和的说:“老夫那不肖犬子闲居乡里,承蒙你多有关照了。”

林大官人当然假装谦虚几句说,哪里哪里,都是互相关照。

申首辅很丝滑的转移了话题问道:“李如松的奏疏,是你指点的?”

林泰来说:“当日阁老不在京师,在下投靠无门,只好指点了李都督。”

“那是老夫另一个犬子有眼无珠了。”申时行又道:“敢问奏疏蕴含何意?”

这个问题是京师所有官员都想知道的答案,但没几个人有资格从林大官人嘴里获得真相。

以申首辅的价值,当然有资格听林大官人指点,所以此时林泰来就不藏着掖着了,答道:

“第一,听说皇上心中崇敬世宗皇帝,所以将大峪山风水与世宗皇帝永陵相提并论,必将使皇上称心。

第二,世宗永陵规制仅次于长陵,若用比照永陵名义的修建寿宫,皇上必然满意。

所以只要说大峪山与阳翠岭对称,寿宫也要与永陵对称,规制要向永陵看齐,陛下就必定会采纳!”

得知内幕后,申首辅吃惊完也愣了好半天,仔细琢磨这个消息。

一切的根源其实就是一句话,当今万历天子内心非常崇拜嘉靖皇帝。

申时行久久无语,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机密。

如果换成一般人,肯定就开始研究,怎么利用这个心理讨好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