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寿宫之争(中)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1816 字 3个月前

“陛下明察,大峪山并非臣一人之私见,本就广受支持!

今有宁远伯世子、都督佥事李如松上疏言及寿宫之事。”

<div class="contentadv"> 申首辅这招叫祸水东引,让皇帝琢磨别人去,不要再继续琢磨自己。

若反复变更寿宫地址,难免劳民伤财,有碍陛下爱民之意。”

至于太监正在念的那封奏疏,大部分人的感想和申首辅差不多,只感到平平无奇,并无出色之处。

此刻申时行见李植跳了出来,便也开口道:

不待皇上看定,尔等如此逼迫,是什么意思?”

这奏疏是申首辅现场拿出来的,简直像是围棋中能解决全局的关键妙手。

我这个首辅都不知道的事情,你李植又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老申家,什么时候多了如此凶恶的门客?

而事到如今,申时行已经骑虎难下,所以只能坚持到底!”

他们餐风露宿的侍奉了几天皇帝,最后果实被一个根本不在现场的武官抢走了?还有一个什么武举人?

唯独发起攻击的李植心态有点崩了,皇帝你清醒点啊,怎么突然之间就像是被灌了药似的?

首辅申时行本人则松了口气,好像自己又没事了?

至于到底是怎么过关的,申首辅还是不明白。他忽然感觉,自己几十年的政治都白搞了。

刚才万历皇帝听了半天,实在没有听到新鲜内容,一帮大臣们都是老调重弹。

最后只能奏道:“臣不认识林某,对诚意伯之事也并不知情。”

每个人大部分心思都在琢磨,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如何才能成为“说服”皇帝的那个人?

如果能说服皇帝,那就等于是解决了一个困扰皇帝的大难题。相当于立功,肯定会受到皇帝的嘉奖。

“皇上亲阅寿宫风水,自有主张,尔等原也不知风水,如何纷纷来劝?

但申首辅此时完全蒙在鼓里,并不知道该说什么啊。

然后李植又继续弹劾说:“李如松奏疏所提到的吴县武举人林某,乃是申府门客!

而且林某依仗申府势力,前日在崇文门致残诚意伯刘世延,并逃脱缉捕!”

按照常规流程,申时行这时候应该上前向皇帝谢罪,并且开始自辩。

这个时候,太仆寺少卿李植跳了出来,指责刚才表态的大臣们说:

“臣李如松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武举人林泰来偶然听人议论”

听着一干大臣们互相攻击,万历皇帝只觉得脑壳疼。

主要是他不跳也不行了,再不跳出来阻拦,皇帝就要采纳大峪山方案了!

如果大峪山在皇帝心目中确定为好地方,而一直诋毁大峪山的自己,只怕就会让皇帝不爽了,弄不好要吃挂落!

所以还是老办法,把一切都归纳为申时行的私心!引导皇帝怀疑申时行在敏感的风水和寿宫问题上因私废公!

如今两年过去,吉典方兴,你李植却又开始肆意诋毁大峪山风水,实乃猖狂诬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