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北上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361 字 3个月前

又过一日,高邮码头上突然想起了铺天盖地的唢呐声音,附近的人还以为有什么大佬官船路过。

寂寞人间五百年,最是精妙点睛。

这徐贞明的父亲是徐九思,官不大但也算个名臣,经常被当成“爱民廉政典型”。

不过林大官人没有带货,又是举子身份,没有在崇文门受到什么刁难。

徐贞明自信满满,豪情万丈的答道:“当然可以!若在北地推广水田成功,可省江南漕运之半!”

另一人说:“我在那边官府有些门路,听说官差得了命令,秘密寻找一个身长超于常人一头、喜欢穿儒衫雄壮大汉。”

好事是好事,但也要讲究方法啊,林泰来叹口气,摸着良心劝道:“有些事可做不可说,徐大人共勉!”

但如今名人见得多了,已经不再能引发林大官人心里的波澜了。

在驿站外题诗完毕后,林大官人扔下了笔,登上了大座船,对着岸上人群拱了拱手,叫一声:“林某去也!”

“连这人也能中状元?”张武不可思议的反问道。

<div class="contentadv"> 他不禁回想起了那个不敢比文,却故意动手,被坐馆一招放倒的凄凉中又有点搞笑的身影。

稍微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崇文门税关虽然品级很低,但却是个大肥缺。

然后又看到一个穿着长衫的雄壮大汉,从岸边的水驿里走出来。

唢呐手们都收了银子,要一路鼓吹过淮安府。

如果你明年失败,不能继续开垦水田,就答应帮我做一件事,也是农田水利方面的,不会让你为难!”

林泰来当然知道万历十四年的状元是谁,但也不排除出现蝴蝶效应,历史原有的状元出现变化,所以就问道:“究竟是何人也?莫非我是我认识的?”

所以我才会说,有些事情可做不可说,越不引人注意越好。”

于是再三劝说:“你这话传出去,只怕会让北方士绅震动惊恐,然后群起而反对!

他们只会认为,省下的江南漕运之半,会全部加税给北方!

所以在北方开垦水田虽然是善政,但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大张旗鼓的去说。

徐贞明脸色微变:“原本以为,是同道中人.”

却见岸边一艘大座船上挂着两条巨大的横幅布招子,一条上书“南直隶解元林泰来赴京赶考”,另一条上书“誓夺武魁显扬当世光耀江左”。

张武凑上来说:“委实看不出此人有何特长,坐馆看上他什么了?”

城门口就这么大,除非是前呼后拥、有人开道的大佬,不然谁都得随着人群进城。

不过以上暂时与林大官人没有关系,林大官人也无意在杨巡抚的大本营淮安府逗留。

林大官人也回应道:“那我就等待徐大人的好消息,说心里话,我更希望我输掉这个打赌。”

既有追思五百年前古人秦少游的意思,又含有一种在五百后的当今世道,舍我其谁的豪迈感。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林泰来听到对方去办理在京东开垦水田的差事,心头一动,故意问道:“北地也能种植水田?”

那些秘密寻找“身穿儒衫雄壮大汉”的河道官差,见状也只能目送。

等回了屋,张文问道:“坐馆想招揽这个人?”

及到次日,众人凭吩咐去各自办事。

一夜无话,林泰来一行人次日便往京城出发,抵达这趟旅程的终点。

林泰来趁机又说:“如果徐大人不信,就与在下打个赌。”

有人说:“我从北边来,路过淮安府时,看到多了不少官差在水道上巡逻,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

林泰来在屋门口站着,左护法张文从外面买东西回来后,对林泰来叫道:“坐馆!我方才在外面听到了今科状元的消息,你可知道是谁?”

就算会失败,那坚持个三五年也没问题吧?哪能明年就直接失败?看不起谁呢?

如今运河沿线商品经济都比较发达,但凡是码头繁华处,必定都有酒楼饭铺。

不光自己的姓名,来自己的差事主动介绍了。

说实话,能在北方大量开垦水田,肯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