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扬州欢迎您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399 字 3个月前

只是李世达没有想到,杨巡抚居然掉头就回淮安去了。

岸边人人侧目,皆敢看不敢言。

也是硬生生的转了个头,离开扬州城,沿着运河向北而去,大概是要回淮安府。

林泰来、郑之彦两个立约人各一份,交给盐业主管衙门两淮盐运司备份一份,交给契约签订地点江都县县衙备份一份。

事到如此,失去三分之一产业控制权的郑员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正当这时,又从南边另一面,驶来一艘大座船。

分到这八百漕军头上,人均每年可运盐几千斤回苏州城,从中赚个十两没问题。

旁边陪着李世达的清客文人问道:“李公知道这个人?”

老盟主叹口气,却说了个似乎不相干的话:“现在全江南是不是都认为,《金瓶梅》是我写的?”

老盟主咬牙道:“既然都这样认为,那老夫就不妨重修一番!”

见状“悲愤”的说:“弇州公何至于此!不妨放我上岸,与那文敌林泰来大战三百回合!”

郑员外站在岸边,目送巡抚座船离去,无可奈何,又走到了岸边另一艘大座船这里。

只有林大官人的深情呼唤声回荡于运河之上:“弇州公!弇州公!扬州欢迎您,为什么不下船?”

先前在江北任职时,因为距离江南较近,所以与在无锡讲学的顾宪成、以及邹元标、李三才、魏允贞这南京三直臣之间,多有书信往来。

冯时可想了想后,很实诚的说:“不只江南,连浙江、徽州、江西、福建都如此认为了。”

刚才这艘大座船与巡抚船队一起过来的,不过在靠岸后,暂时没人下船。

主要是这本书已经很精彩了,确实看不出有什么重修的必要。

靠近岸边后,官牌上赫然是南京少司寇。

了解官场动态的都知道,上一任凤阳巡抚兼河漕总督李世达刚升为南京吏部尚书,文官除了宫保虚衔之外最高的正二品。

林大官人拼命叫喊着挽留:“李公!李公!扬州欢迎您,为什么不下船?”

这帮清流小兄弟的书信里,无一例外的都提到过一个叫林泰来的苏州刁民。

李天官莫名其妙的搞不懂,这是哪一出?

林大官人还是很惊喜的说:“李公与清流关系匪浅,而在下又久闻归德沈公鲤、真定赵君南星大名!

眼下在下正要北上京师,斗胆请李公引荐拜访这些真君子啊!”

当大佬的座船纷纷远去不见后,林大官人叹口气,对麻木不仁的郑员外说:“实在不行,平山堂雅集就交给我来主持吧。”

随后巡抚的大座船在众目睽睽下,又重新启动。

任由岸上读书人望眼欲穿,任由郑员外求贤若渴,南京少司寇的座船头也不回的沿着来路返回了。

李世达只说了句:“友人书信中,多次提到此人。”

不认真在南京城上班,能到处闲晃的南京少司寇,除了王老盟主还能有谁?

有了人带头喊出来后,此时正在岸边的十几个读书人便一起喊了起来。

林大官人答道:“那清流骨干顾宪成号泾阳,而李公你家乡又是陕西泾阳,当然关系密切了!”

然后便见林泰来的身影出现在前方,万分惊喜的说:“可是泾阳李公当面?不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啊!”

老盟主站在文学的高地指出:“此书从主角名字到行为事迹,都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所以需要有所更新,以增强现实性!”

就好像社畜即便被社会毒打了,但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生活。

不过出于政治策略考量,他和清流的关系并没有公开,以达到“暗子”的效果。

他强颜欢笑的对杨巡抚说:“请大中丞入城,在下略备薄酒不成敬意”

“对了,林泰来可有字或者号?”老盟主又问道。

冯时可:“.”

字应该是没有的,至于号.不知道今布算不算?

老盟主你忽然研究这个,是什么意思?</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