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用慌!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1807 字 3个月前

随后又对安希范说:“你可以滚了!其他不肯报出姓名的继续留下!”

安希范也不犹豫,对着其他士子行了个礼,拔腿就往外走。

留在这里没有用,去外面奔走营救才是应该做的。

但是脚步匆匆的安希范没有注意到,有两个相貌平常、道路熟悉的本地人,在后面不紧不慢的尾随着他。

最近两个月,大部分文人士子聚集活动都在城内秦淮河两岸,范围不会太远。

安希范从武定桥过了河,直接来到秦淮河东北岸一处视野绝佳的沿河酒楼,牌匾上有当年金陵名士顾东桥亲笔书写的“揽月楼”三个字。

二楼雅阁对着河景,窗户全部打开,凉爽无比,有数人把酒临风,高坐清谈。

在座的有吏部主事顾宪成、南京礼部郎中李三才、南京吏部员外郎邹元标、南京右通政魏允贞,还有南京工部主事李化龙。

李三才笑道:“顾君来南京数日,今日终于肯拨冗接见我们了。”

顾宪成则答道:“这两日正为海中丞构思诗集序文,实在无暇他顾。”

被李三才拉过来的好友、南京工部主事李化龙惊道:“海中丞要出诗集?会用顾君的文章为序么?”

顾宪成又答道:“我已经托了南京吏部毕天官,代为呈进,想必问题不大。”

海瑞虽然孤僻自守,似乎根本没有朋友,但也不至于一个人情都没有。

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的毕锵毕天官,就是能与海瑞说得上话的人之一。

当初海瑞出任江南巡抚时,毕锵担任应天府府尹,那时海瑞对毕锵非常欣赏,就举荐了毕锵晋升为部院大臣。

有毕锵帮忙引荐,再加上顾宪成的正直名声,海瑞没道理不用。

众位同道感觉顾宪成这把稳了,名声刷到了。

然后再聚众讲几次学,宣传一下正道真儒,顾宪成这次到南京又将是一次名望大丰收。

但历史上与顾宪成同列东林三君之一的邹元标此时却忧心忡忡,开口问道:

“今日长板桥发生的事情,诸君可有所耳闻?”

这说的就是,林泰来今天从房提学嘴里逼问出了顾宪成这个幕后指使者的名字。

顾宪成叹道:“一计不成而已,但也是可惜了。谁能想到,那林生竟然是个武生!”

原本顾宪成的计划很好,让提学官房寰拿下林泰来,斩除奸邪。

然后与海瑞把关系处好,顺势取代林泰来,从海瑞手里拿到“扫黄办”权力。

顾宪成内心很想要这个权力,因为他也看出了这个权力的在宣传方面的巨大“潜力”。

只有他这种对宣传工作具有敏锐性、而且热衷于宣传工作的人,才能发现这个机会。

这个权力掌握在一个小人物手里,纯属浪费资源。

只是很可惜,谁能想到这位又跟自己辩经又爱写诗的林生,居然踏马的是个武生!

这就导致,让房提学去拿人反而成了最大败笔,从根子上就错了!

不过顾宪成虽然策划败露,但仍然觉得,完全不用慌!

他并不觉得,林泰来有什么能力报复自己这个吏部官员加清流集团骨干。

武功盖世又如何?林泰来敢碰自己一根手指头,他就敢让林泰来发配三千里,首辅也拦不住!

所以顾宪成没在意林泰来,反而又对李三才说起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