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2章 辅弼(十)内阁“洗笔”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711 字 15天前

而且内阁也不能像尚书省通过尚书符、中书门下通过敕牒指挥地方——这一点前文也多次说过,首辅往往需要靠私函,也就是写信来告诉地方大员该怎么做。这就牵涉一个问题,即该地方大员如果不听,至少理论上这位首辅也没法因此给他定罪——你只是私下和我交流,又不是行政命令,我干嘛非听不可?

由此可见,有明一代的内阁首辅似相而非相,其“相权”缺乏制度确认,也缺乏相应的办事机构,只是一个瘸了腿的宰相。然而问题是,即便从后世的发展来看,“行政首脑”这个职能也不可缺席。哪怕你皇权再盛,皇帝本人到底是没法干好这个工作的,必须有个官僚体系的一把手才行。

高务实有心改变这一点,但他很清楚,这样的大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万一被六部或者其他什么人跳出来拿朱元璋的话来硬怼,那他高元辅脸上就不好看了。

他的思路还是一贯的,一步步来推进,先期动作的幅度要小一点,然后慢慢如温水煮青蛙似的逐渐加大火力。

他先以熊廷弼为第一步试探。在高务实做首辅以前,观政进士在内阁的工作……直抒胸臆一点就是端茶送水,字面意义上的那种。

可以这样说,观政进士单纯就是在阁老们身边“看看”,极少数的情况下——比如你跟的那位阁老挺喜欢你,那么或许人家会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考校一般的让你参详一番,这基本上就是极点了。

因此,观政进士的“观政”更多在于混了个资历,证明内阁对你有一定的认可,你算是“储相”之一了。

而高务实对熊廷弼的使用显然打破了这一常例。熊廷弼在“高元辅的观政进士”任上就经常代表高元辅去六部、都察院等衙门传达元辅的意思,甚至还有权对高元辅的命令做出一定程度的解释、补充。这就很不一般了,远非过去的观政进士可比。

很显然,熊廷弼作为高务实的观政进士,某种程度上有了“首辅秘书”的特征。之后不久,熊廷弼观政进士任期结束,高务实将其安排进入都察院,随后更是直接外派为甘肃巡按——这一段也很重要,因为同样是开创了一个先河。

巡按的权力想必不用赘述,熊廷弼观政结束立刻出任巡按,这种“高度重用”在他之前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就是高务实自己。

外界已经对此有些推测了,而事实是他们推测得并没有错,高务实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刻意提高“首辅秘书”这个并非实际职务的职务在外界人心目中的地位。

有了这个铺垫,下一步就是高务实不再从没有实际职务的新科进士选人作为自己的“秘书”,而是选调出仕不久的低级官员来充当——比如这次的李之藻。

李之藻其实和熊廷弼是同年,两人都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而且李之藻的会试成绩还远比熊廷弼更好:熊廷弼是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同进士出身,李之藻却是二甲第五名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