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总百揆(卅四)河边之伏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397 字 21天前

越战中,米国打赢了大多数战斗,但最终输掉了整场战争。

兵法又云: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武器装备耗损,军队士气挫伤,军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其他的诸侯就会乘机发起进攻,到那时候即使有再智谋的人,也没有办法挽回这样的局面了。所以,用兵作战只听说过老老实实的速决,没有见过弄巧的持久。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的解释有多种,但核心思想就是速战速决,因为拖不起。

当初高务实刚给刘綎说起这些道理的时候,刘綎其实是不怎么信服的,因为他当时觉得高务实数次指挥大军并没有怎么贯彻“兵贵神速”的理念,打得最快的一次也不过是平定西北之乱。

只有在那一战,高务实是玩了一手神兵天降的,其他历次作战时,刘綎觉得高务实都打得很“正”,中规中矩罢了,主打的是一个稳字。

不过,到了此次西征之前,随着高务实继续给他开小灶,将西征准备一项项分析给他听后,他忽然就明白了过来。高务实所说的“兵贵神速”是战略层面的,跟他以往的理解完全不同。

首先,高务实从来不打第二遍——意思是,他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一次性解决问题,不给敌人留下再次生事的机会。

一场仗今年打了但没彻底解决问题,结果明年又得继续打,这原本是很常见的,但刘綎却发现高务实手底下从来没出过这种事。

安南、定北、平西、征东,高务实但凡亲自出马,就一定会把问题全部解决,坚决不给死灰复燃的机会,而这就是战略层面的“兵贵神速”——这里的“速”未必仅指打得快,而是在于解决一件事所需要的整体时间足够短。

诚然,这种事可能只有高务实这样的文官重臣能做到,因为所谓“不给死灰复燃的机会”往往需要战争之后的政治手段来配合,而刘綎这种武将很显然权限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