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发现

没过几天,秉志和吴君就有了初步成果,速度相当快,毕竟他们有明确方向,而非其他实验室那种盲测。

李谕来到实验室看成果。

他们两人通过多组对照试验,证明了的确有物质可以溶解细菌;然后再过滤、增殖、培育等多次验证,证实其是一种病毒。

实验过程不复杂,但得到的结论很令人振奋。

两人拿试管的手都开始颤抖,更不知道论文怎么写。

吴君的想法很大胆:“先生,当年科赫证明细菌可以导致疾病诞生,让西方医学大大进步;病毒又可以杀死细菌,岂不是找到了一种灵丹妙药?”

李谕说:“你可别忘了,病毒也可以致病,没那么好掌握。”

秉志说:“可惜看不到它的真实面貌,令人心痒难耐!”

李谕笑道:“人类看不到的东西多了去,我也看不到电子和原子。”

“不一样!”吴君说,“原子是组成所有物质的粒子,包括病毒,它们必然小到看不见。”

秉志说:“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实在想不到病毒如此微小,还能有什么结构。”

李谕说:“这东西是不是生物都不好说。”

“不是生物?”秉志讶道。

“我是想,生命体不管怎么说都要有微观结构,一旦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还算生命吗?”李谕说。

吴君说:“先生的话越来越有哲学味道。”

“就当常规的科学讨论。”李谕其实是在有意引导。

吴君说:“细想一下,细菌的结构已经非常简单,病毒又小了一个数量级,很多细菌结构不可能再保留,总不会只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细胞核吧?但这种结构应该很脆弱才对,又怎么能够形成生命体?”

李谕说:“或许它们生来就只能以寄生体存在,所以很多维持生命的细胞器就不需要。”

“先生的猜想很有见解,”秉志说,“但自然界到底允许一种连维持生命与繁衍都需要宿主的生物存在吗?”

李谕的目的达到,鼓励说:“你提的问题非常好,可以写进论文中。而且将来可以进一步对寄生关系做研究。”

病毒研究到了李谕穿越前的时代还是前沿领域,因为确实太神秘。

按照生物学的定义,病毒只能算作一种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存在。

——不能算作生物。

这个结论想想就有点毛骨悚然。

按照生物演化理论,数十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有机大分子,其中就有RNA、DNA、蛋白质等,它们是最初的分子生命。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存所有生物的最近共同祖先“露卡”在内的部分分子生命突然进化成了细胞。

这个过程堪称生命第一个大奇迹。

——一些关于宇宙中为什么很难找到外星人的理论中,提到了生命进化可能存在几个非常大的障碍,导致生命或许非常稀少,第一个大障碍就是这个进化过程。

细胞对于分子生命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迅速占据了整个地球生态圈。

所以有种假说认为残存的分子生命演化出寄生手段,发展成病毒,与细胞生命进行永恒的斗争。

这种复仇故事说听起来挺热血。

不过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很多病毒一点都不古老;另外现代生物学早就有了更多发现,甚至发现人类的基因有很多病毒留下的片段。

总之这个小东西的研究未来太广。

秉志和吴君都觉得很有意思。

吴君说:“先生,请您给这种病毒起个名。”

“就叫噬菌体吧。”李谕挺喜欢这个名字的。

“噬菌体,”秉志喃喃道,“吞噬细菌的神秘生物……我赞成!”

吴君说:“言简意赅,我也没意见。”

李谕说:“你们快写论文,我帮你们发到美国的《SCIENCE》还有国内的《科学杂志》上。”

秉志笑道:“《SCIENCE》嘛?这趟回国太值了,直接有了一篇足以毕业的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