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给大佬挖坑

玻尔的数学功底不错,说完后,很多人没有立刻反驳。

李谕眼睛比较尖,他说道:“可按照您的理论,并不能完全对应实验结果,而且无法解释谱线为什么会分裂出这么多条。”

爱因斯坦点点头:“的确是这样。”

玻尔说:“这已经到了我所做的极限,再往下也无能为力。”

薛定谔小声说:“以现有理论,恐怕比较难以突破。”

李谕笑道:“不用这么小声,薛定谔先生,你说得很对。量子理论不同于其他理论,我认为很多人都低估了量子理论的深度,大家都以为它是个短期就可以攻克的问题。可实验证明,原子的内部是个非常巨大的世界,其蕴藏的物理原理可能不会比宏观物理学少。我们却总想用一个理论就去概括量子以及微观世界,或许这条路本身就已是错的。”

李谕的发言立刻引起一阵轰动。

“原子那么小,怎么会有宏观世界的广博?”薛定谔的导师哈泽内尔说,“我想我们的理论无法解释清楚原子,只是因为接触的时间太短。”

李谕说:“我曾听过一句话,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如果角度不同,微观也可以是宏观,其蕴藏的物理规律或许就是那么多。”

普朗克思索片刻道:“李谕院士是从哲学角度思考物理学,这个观点我保持一定的赞成态度。”

虽然没有完全赞成,不过普朗克隐约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

实话说物理学这么多年的发展相对比较顺风顺水,就是两朵乌云出现后事情突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且仿佛物理大厦被这两朵乌云劈下的闪电击得粉碎。

仔细一想的话,李谕说的确实有点问题。

爱因斯坦说:“李谕院士,您认为到底是什么导致原子中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

李谕语出惊人:“我认为原子的秘密我们甚至连面纱都没有完全揭开,只是看到了面纱下散发出的神秘光谱和射线,就已忙得晕头转向;然后根据这些光谱射线就去猜测原子的理论基础。”

“有点意思,”爱因斯坦说,“李谕先生,你觉得我们对原子探究到了什么程度?”

李谕说:“如果类比宏观的牛顿力学,我想现在我们恐怕连牛顿三大定律都没有完全搞清楚。”

“连力学定律都没搞出来?”劳厄有点无法接受了,李谕的话太伤人。

“是的,”李谕继续说,“卢瑟福先生的实验已经说明,原子内部极为空旷,原子核的体积只有原子的几千亿分之一,质量却占了原子的99.96%,对于常规的物理学来说,非常不可思议。因为按照这个比例,原子核的密度将极大,每立方米达到一百万亿吨!现有理论同样无法解释。更可怕的是,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表象。”

李谕说的是事实,也真的有点打击人。

史瓦西说:“从物理层面看,这仅仅是一种猜测。”

“事实就是如此,卢瑟福先生的实验已经重复无数次,”李谕说,“而且宇宙那么大,或许就有这种致密天体。”

“不可能!”史瓦西说,“这种密度不会让任何原子组成的物质存在,何况巨大的天体。”

爱因斯坦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场方程,似乎灵光一现,但很快数学困难就挡住了他的物理思考,脑海中仍旧迷雾一片。

李谕说:“我说只是由原子核……的物质组成。”

“但那样就失去了电荷平衡,违反了基本的物理定律。”玻尔也反驳道。

李谕徐徐道:“你们难道忘了,β射线是怎么来的?”

玻尔张了张嘴,惊骇道:“β射线是电子,它,它是从原子核来的……”

李谕哈哈一笑,自己给他们挖了一个大坑。

所有人都开始与两边的人小声讨论,拿出纸笔写写画画,但根本摸不出头绪,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解释得通。

他们当然想不明白。

现在物理学压根没到原子核这一步,连质子都不知道,更别提中子。

至于原子核中射出的β射线,这个坑是最大的,因为涉及到了中微子,它直到20年后才慢慢被摸清。

李谕已经相当克制收敛,提出的问题尖锐但不多,却也足够他们消化好久。

只是此后的四年由于一战恐怕大家没有一个好胃口,要被这些问题折磨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