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疫苗

随着时间推移,爱德华多能搞的画越来越少,因为有许多名画都被藏在博物馆里,大家心知肚明,很难造假。

于是爱德华多准备搞一票大的就金盆洗手,对象选为了《蒙娜丽莎》。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他先让人临摹好要盗用的画,但要画个很隐秘的记号;然后带着临摹的假画到展览馆贿赂门卫,让门卫找个理由将游客暂时挡在门外;自己进去后用假画将真画换下。

然后第二天带着富豪进展览馆,让富豪看到故意画出的标志记号。等富豪走后,爱德华多故伎重施,将真画再换回去。

为了保证真实性,爱德华多还会花钱找到小报记者写一篇名画丢失的假新闻。

这样一来,展览馆即便看到了新闻,检查真画后也不会有任何反应,只会当作是假新闻;而富豪看到新闻后更是深信自己买来的是真迹。

实在是妙!

爱德华多专门找到了佩鲁贾这个卢浮宫中的油漆匠,通过他盗出名画《蒙娜丽莎》。

关键是第二天工作人员竟然没发现!

从这就可以说明此时《蒙娜丽莎》还不是很出名。

又过了一天,一个想要临摹的画家发现本来应该挂着《蒙娜丽莎》的地方竟然只剩四个钉子,告知院方后,才知道《蒙娜丽莎》失窃了。

这个盗画的佩鲁贾没有把画还回去,而是私藏了两年多。

卢浮宫报警后,一直未能找到盗窃者,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下,《蒙娜丽莎》名声大振。

盗画者佩鲁贾两年后来到了意大利,希望把《蒙娜丽莎》真迹卖给当地的一家博物馆,博物馆开始以为是闹着玩,看到后直接震惊:这尼玛竟然是真迹!

此后意大利方面便把画归还了卢浮宫。

实话说李谕对美术方面了解不多,尤其是西方画,更是知之甚浅,来趟卢浮宫只能当作再次陶冶下不多的美学细胞。

参观完后,小路易又兴致勃勃地对李谕说:“先生有没有买画的想法?”

李谕问道:“拍卖?”

“是的。”小路易回道。

李谕又问:“哪位大师的作品?”

小路易说:“今天有一位年轻有才的著名画家,叫做巴勃罗·毕加索。”

“哦!?”李谕确实感兴趣了,“我们去瞧瞧。”

在著名画家里,毕加索应该算成名非常早的,不到三十岁就已名扬整个欧洲画坛。

当天拍卖的画作不少,毕加索拿出的画叫《杂技演员与年轻丑角》,并非毕加索出名的立体主义画作。

这幅画属于“常规一些”普通人能看懂的后印象派,是毕加索23岁时所画。

虽然不如《格林尼卡》之类的名画著名,但好歹也是出自毕加索,1988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出了3800多万美元的高价,被日本零售业巨头三越百货公司购得。

拍卖在一家饭店举行,此时刚刚开始叫价,起拍价1000法郎。

加价的速度很快,短短五分钟就到了1万法郎。

李谕这时才举手,加了500法郎。

一名德国收藏家似乎势在必得,再次举手。

只剩他与李谕在角逐。

李谕又举手两次,落锤在了12500法郎购得,差不多相当于2500美元。

这个价格对当代画家来说,基本上是最高的了,要知道此时的毕加索只有32岁。

小路易颇为诧异,“起拍价只有1000法郎的画作,阁下竟然敢一路叫到12500法郎!对于该画或者说作者莫非有独到见解?”

李谕只能装作不懂(确实不懂)的样子说:“喜欢而已,买回去当作收藏。”

小路易说:“或许巴勃罗·毕加索自己都不敢相信会拍到这样的天价。”

12500法郎相当于爱因斯坦两年多的工资,绝对不是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