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太炎娶亲

蔡元培说:“外在与内在总归不一样,太炎先生在社会上崇尚新思潮,但家庭生活中却是个比较传统的人。”

类似情况在民国名士中一点都不罕见,李谕也就见怪不怪。

章太炎的新婚妻子汤国梨也不是寻常女子,她是浙江才女,还是女权运动的先驱。

在家庭生活中她又是个聪明的女人,处理得非常好。

能娶到这样的老婆,章太炎自然喜不自胜。

到场的名人不少,孙黄两人以及陈其美全部来了。

章太炎即便与孙中山有一些私交上的不和,但理念上并不冲突。

他别扭着走向孙黄几人,黄兴诧异道:“太炎兄怎么腿脚突然不好了?”

章太炎说:“洋人的皮鞋实在难受,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忍耐的。”

李谕眼睛尖,看了一眼后说:“太炎先生,你左右鞋穿反了。”

孙先生哈哈大笑:“太炎确实需要个操持家务的夫人,竟然皮鞋都会穿反。”

章太炎尴尬地调换过来,解释道:“以前我从不穿皮鞋,以后也不会再穿。只是结婚礼服须搭配皮鞋,无奈为之。”

客人全部到齐后,大家纷纷落座,李谕与蔡元培坐在了一起。

李谕随口问道:“孑民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蔡元培说:“我想再去国外深造几年。”

李谕问道:“去哪?”

“法国,”蔡元培说,“之前我在德国留学几年,这回换个地方。法国历史也算悠久,与英国一样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近两三百年法国在科学、哲学、艺术方面有辉煌成就。而且法国首先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是大革命的故乡。或许在那里可以找到新的精神财富。”

“法国是个好去处,”李谕说,“半年前留法勤工俭学会派送了一批学生,将来有孑民兄领导,最让人放心。”

“不仅带领学生,我自己也要深刻学习,”蔡元培说,“在我看来,必须向先进者学习,自我才可成长,国家亦然。古希腊吸收了埃及、腓尼基诸国文化;当今的欧洲则是吸收了希腊、罗马、阿拉伯诸国文化,才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至于我们,自秦汉以后,邻邦均蛮荒落后于中原文明,没有可以借鉴者。唐宋时期与多国交流,致使文化大放异彩。但紧接着元代至今的六百余年,又几乎没有新的文明可滋养补充。”

李谕说:“西方文明现在确实先进,不过也并非全是精华。学习西洋,咱们得审慎一些。”

“疏才兄弟总结得太到位了,难得的人间清醒,与你谈话总是令我有所收获,”蔡元培举起酒杯说,“来,咱们干一杯!”

放下酒杯后,蔡元培又说:“我已预感到时局会变化,孙先生的二次革命理念太难成功。”

李谕笑道:“太炎先生大喜的日子,就不要聊政治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蔡元培说,“疏才兄弟,我早就说过,本人非常看重你。你这样的有为青年是国之希望。现在中国缺少一个‘一言而为天下法’式的导师一样人物出来说话,主持公理;也没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能超越政治而为举国所尊奉、信从,使国事的是是非非有一个权威来裁判。而想要让这等人物在中国出现,只能靠教育青年。”

“孑民兄的话有千斤重,我能做的仅仅是在科学与教育方面尽一点薄力,”李谕说,“而且民主时代,最怕的不就是一言堂吗?”

“也是!哎,真不知道路在什么地方,”蔡元培叹着气说,“但看着康有为那样的人举着孔教会的旗帜欺骗大众,我就心中有气,他心中想的根本不是四万万民众,而是一小撮人的核心利益。”

“他也只是枚棋子,自己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李谕说,“等我们也有了广泛深远的思想启蒙,谁是跳梁小丑一看便知。”

蔡元培说:“可惜卓如梁启超仍旧未能下定决心与他一刀两断,竟然一同上书立孔教为国教。”

李谕说:“卓如兄倒是一片公心,或许在他看来,现在需要强人统治,即便认为袁大总统有诸多缺点,也要帮一帮。”

蔡元培无奈道:“孰对孰错,即便看得出,也要靠时间一点点验证。”

再喝了几杯酒后,蔡元培又问道:“疏才兄弟最近可有再往欧洲的打算?”

李谕说:“应该会去一趟,不然未来几年怕是没有机会。”

“没有机会?”蔡元培问道,“还不想去就去?”

李谕说:“现在欧洲剑拔弩张,不出一年必起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