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务正业的建筑师

理论方面是李谕最擅长的。

贝尔看着这些公式,半天才琢磨出一点端倪:“李谕先生难道是要在物理与数学上说明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李谕说:“好眼力。”

二十世纪最初的十来年,基本上所有飞机设计师都不明白机翼的空气动力究竟是怎样的,机翼的哪些部分会受到更多的空气动力这种细节问题更无从知晓。

所以机翼才会有很多形状,设计的时候全凭直觉。

没错,真的是依靠直觉……

包括莱特兄弟,设计飞机机翼时没有考虑太多,就是借鉴过往经验,然后用了一点初级的风洞数据,接着就靠脑子里的直觉做出了飞行者一号。

但直觉能让飞机诞生,绝不可能让飞机发扬壮大。

贝尔说:“你的数据非常新,是不是来自法国的埃菲尔先生?”

李谕点点头:“我给庞加莱先生发电报,让他帮忙要了过来。”

两人提到的埃菲尔就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

埃菲尔作为土木建筑师,虽然不懂空气动力学,但是他会建造风洞啊!

而且埃菲尔测量了机翼上详细的压力分布,这些数据成了分析空气动力学的第一手资料。

贝尔翻了几页,然后说:“你的数理能力每次都让我非常惊叹,这些复杂的计算就已经难倒太多人。”

他依然不知道李谕有神奇计算器,在分析数据方面,李谕领先其他人太多太多。

特斯拉则问道:“你看得懂法文的数据?”

目前德国科技最强,英法紧随其后,三国文字不同,很多信息并不能及时同步。

相当多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在德国或者法国先搞出来,一两年后才翻译成英文。

而英文资料即便不翻译,大部分德国和法国研究者也能看懂。

也就是说现在仅仅懂英文是不够的。

李谕说:“数据自然看得懂,法文虽说不太明白,但我夫人的法文水平相当不错,能帮我翻译。”

伊士曼笑道:“太方便了!”

李谕乐道:“这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贝尔翻完演算稿后说:“根据后面的力学分析看,你认为硬壳式机身更好?”

“是的,”李谕说,“从达·芬奇最先设计出薄翼剖面开始,偏纯机械学的设计模式就一直统治飞机设计。但如果多做风洞试验,就可以发现硬壳式设计下的流线型机身更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

冯如说:“但这样僵硬的结构,不就脱离了鸟类翅膀轻盈灵动的原理?”

“你说的就是问题所在,”李谕道,“鸟是鸟,飞机是飞机,完全是两码事,不能参照鸟类的特点来造飞机,前人已经在鸟翼机上失败太多次。而且硬壳式机身拥有更轻的重量、更高的强度,优点很明显。”

贝尔思索了一会儿说:“但这么做会大幅提升成本,而且一旦受到损伤将难以修复。”

李谕叹道:“这就是材料学的问题了,我看好一种新材料,不过应用到飞机上不知道什么时候。”

“您指的是硬铝?”冯如问。

李谕点点头,然后安慰说:“即便用不上金属,只是使用木材拼接,也能达到一定效果。”

冯如相信李谕的判断:“咱们就用您的结构做。”

“飞机制造不是太难的事,”李谕说,“我想你更应该快点把那台教练机组装好,好让我赶紧考下来飞行执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