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灯如豆

而且使用时需要经常剪去烧焦的灯芯,用起来比较麻烦。

李谕说:“你要是想做洋人的代理商,只需要资金充足就可,现在内地没有人经销煤油,不会存在竞争。”

孔祥熙说:“我先找美孚公司问问看。”

此后,孔祥熙代理美孚没多久,就发现英国和荷兰共同运营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利润更丰厚,于是转而当了他们的山西总代理,大赚了一笔。

除了这两家,还有一个德士古公司,三家洋商一起垄断了国内的煤油行业。

他们三家签了协议,按照一定比例瓜分中国市场,防止互相之间竞争,同时打击其他竞争者,包括后来的一些民族企业,也根本活不下来。

这种套路屡见不鲜。

三家公司低价倾销几年后,已经让许多县城用上了价格比较便宜的煤油灯,——早期大部分煤油灯都是赠送的,所以好多人称呼煤油灯为美孚灯。

民国初年,国内的煤油需求就已经达到每年2.6亿加仑接近10亿升,数量很大。

李谕起身说:“不好意思,我得先回去了。”

孔祥熙问道:“不等他们回来?”

李谕说:“孩子咳嗽,我需要带着去看郎中。”

陈其美正好听到李谕说的话:“会馆里就有个一流郎中,你直接带回家岂不正好。”

李谕问道:“哪位名医?”

陈其美说:“黄兴先生的客卿,别看年纪不大,我们同盟会中但凡有人生病都找他,比医馆里的老郎中都厉害。”

李谕拱手道:“还望先生引荐。”

陈其美喊了一声:“今墨!快过来!”

一名30岁冒头的中年人走过来说:“部长叫我?”

陈其美说:“李大学士的公子有点小恙,你帮个忙。”

李谕问道:“大夫尊姓大名?”

“在下施今墨,哪敢在您面前说什么尊姓大名。”施今墨客气道。

这位先生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几十年后在中医界可是绝对的顶流。

不过目前他也投身仕途,做了黄兴的客卿,帮着制定陆军典章。

一点小咳嗽就让他出手,李谕都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孩子毛病不大。”

施今墨说:“先生对我们有大恩,您的事在我看来就是大事。而且施某才疏学浅,仅仅略通医术,如果不能药到病除,还望不要怪罪。”

李谕说:“有先生出手,自然放心。”

施今墨好奇问道:“李大学士在科学之道上冠绝天下,而且我听闻您在上海帮着兴建了哈佛中国医学院,引进西医;同时又招来德国拜耳公司建立西药厂;并且两年前与西医伍大夫共同在东北防疫。我一直以为你只信西医,原来并不排斥我们的医术?”

李谕说:“老祖宗的东西,自然有传承千年的道理。而且有些疾病,西医并不比我们的中医好用。”

施今墨说:“如果有时间,我也研究研究洋人的医学,看看有什么不同。”

李谕说:“区别可大了,而且需要投入的精力不会少。”

施今墨说:“我是想试试我们的医术与洋人的医术结合而用、双管齐下,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李谕笑道:“我虽然不懂医术,但大体晓得二者在本质上很不同,所以我不认为二者可以真正结合。但相辅相成绝对可以做到。”

施今墨叹道:“那就太可惜了。”

李谕拿出车钥匙,带着施今墨一同回家。

孔祥熙专门出来看了看李谕的汽车,喃喃道:“汽油价格虽然比煤油高三四成,可惜销量太少,不然真是个好生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