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同

实业上进展迅速,上海的这所大学在经过多年的人才储备后,终于可以开始招生。

一起兴办大学的是当初派去美国留学的胡敦复,也就是物理学家胡刚复的哥哥。

胡敦复去年就回了国,还在清华学校当了半年教师。

不仅胡敦复,李谕从清华学校抽调过来了十多名老师,以及哈佛、麻省理工预援派的接近十名教授。

论师资力量,绝对很强。

胡敦复等人在静安寺旁看到一栋栋漂亮的校舍时,均叹为观止:“简直与清华学校不遑多让!甚至更有甚之!”

李谕说:“为了建它,我可花了好多年的心血。”

胡敦复问道:“院士先生准备起什么样的校名?”

李谕说:“大同大学。”

“好名字!”胡敦复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李谕说:“至于校训,就用古书《大学的开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

胡敦复赞道:“好得不得了!”

李谕心想,其实这都是你的词。

李谕对四书中除《论语外,了解甚少,这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是小时候看一部张卫健演的《机灵小不懂时学来。

电视剧里小不懂在观自在书院给李冰冰饰演的一帮学生当老师,他们经常翻来覆去念这一句好像真的只有这一句哎,李谕看着看着也就背过了。

但历史上,这所大学真的叫作大同大学。

创始人也的确是胡敦复,校训、校名都是他参与拟定的。

只不过现在李谕稍稍把节奏提前了一些,让大学早点问世。

大同大学的名字估计很多人一点都没听过,因为这所学校后来被彻底拆分。但在民国时期,大同大学相当厉害,而且它素以“理工”著称。

大同大学作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最早成立的私立大学,四十多年的建校史上,一直是全国私立大学的翘楚,人称“北有南开、南有大同”。

民国时期搞理工研究的难度,提过好几次,真心很不容易。

柿子专挑硬的捏,李谕准备壮大它,让理工人才大量涌现。

大同大学刚开始的几年挺艰难,毕竟私立大学在资金方面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过现在有了李谕支持,钱就不再是个问题。

宽敞的大办公室中,李谕与一众教授老师开了第一场校务会。

参加的有平海澜、吴在渊等此前清华学堂的老师。

李谕作为倡议者,首先说:“很荣幸能在这所新成立的大学堂与各位相聚,大家心中都有建设优秀的理工大学的共同目的,我们也算‘臭味相投’。”

大家听了都会心一笑。

李谕继续说:“如你们所见,我还请来了美国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鼎力相助,为的就是要把这所学校建成世界一流!虽然这个目标听起来非常遥远,不过我很有信心,因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别管什么犹太人、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一个个口口声声都说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在我看来,都是白扯!”

胡敦复大笑:“说得好!咱就得有这种自信之精气神,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我们太自卑了,总觉得落于人后。可我出国留学几年,发现数学物理这些洋人最擅长的东西,咱也是可以学会的嘛!”

李谕说:“我同意胡教授的话,这么多年,咱们国人就是失掉了自信之精神,都忘了什么叫作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以后我们学校每个专业都要学习西方科技史,顺带着学一下西方历史,让大家明白西方到底是怎么回事,明白强是有强的原因的。而知道了这个原因,咱们还能继续甘为人下?”

吴在渊道:“本人名字有潜龙在渊之意,现在想想太契合当下时局了,我们的确是在低谷,可有着傲人历史的民族,不会一直处于低谷。”

吴在渊是中国早期的数学教育家,难能可贵的是自学成才幸亏自学的是能够自学成才的数学。

他长期担任大同大学的数学教授,主张“中国学术,要求自立”,同时编写了数十种大学数学讲义,同时翻译了大量国外数学著作。

见大家这么有信心,李谕又说:“此外,我还建议,学校应该同时招收女生,一视同仁。”

李谕说完,有一些人稍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