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鹿散于野

实话说,4000万马克,即500万两,对于维系政府来说,真不是啥大数目。

陈锦涛目前办事挺积极,不过这人后来当了汪伪政权的汉奸。

李谕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银行接纳款项。

大清银行几天前刚刚改名中国银行,再加上交通银行,让它们两家接收款项。

如此做一举两得,不仅借到钱,还能让两家银行早早扩充业务,填充资本。

陈锦涛激动道:“太感谢院士先生了,您真是有通天之能!在下多年前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财政律法,却不能解决财政之事。”

李谕不过是想搅黄日本人的阴谋罢了,500万对于偌大的国家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李谕说:“不过一点商业活动罢了,在下也能居中受益。”

得当作普通的金融交易,把自己说得没那么高大上。

陈锦涛说:“我明白,孙先生要给你做一面锦旗,并亲笔题字一幅,同时许诺4000万马克你可以抽走一成。”

李谕笑道:“我不需要,只要你们以后照料一下民族产业就好。”

陈锦涛说:“那是应当的!张謇部长说,上海要成立实业协会,我们可以推举你为会长。”

上海的实业协会也是今年成立,按照历史,应该是李四光当会长,不过现在他被李谕搞去英国留学了。

李谕说:“再推辞就过意不去了。”

正好借此机会在一战前好好扶持起民族产业。

上海以及江浙地带的民族资本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规模,只需稍加引导,给他们市场,就能爆发出很大的潜力。

实业协会的副会长是老熟人马君武,他还是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

在协会里,马君武只挂了个名字,帮着会长处理一些涉及政府的事务,其他的会内事情并不管。

李谕的相关产业现在可以轻松地在江浙展开,不管是拿地还是招人,都能顺风顺水。

至于首先扶持的民族企业,还得是比较常规的棉纺织业以及食品加工业。

尤其棉纺织业,虽然一直是咱们的传统产业,但在近代一直被洋人压着。

而李谕想得简单粗暴,扶持棉纺织业不仅能壮大民族资本、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关键可以让小鬼子难受。

实际上,在九一八之前,日本虽然看起来经济比民国好,但日本的经济其实完全依赖中国市场。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资源供应国以及外贸市场。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资源和市场,小日本立马就能完蛋。

这时候的日货根本谈不上高大上,就是棉布等日常用品。

民国政府也知道要保护民族企业,从1929年开始,慢慢提高了关税。

在此之前,日货在国内确实挺有市场。

现在国内对日本的感觉十分微妙,不像抗战爆发后那么痛恨,毕竟甲午一战没有伤及根本,大家还是有向日本学习的心态。

所以即便民国年间爆发过多次抗日游行,抵制日货,都没有太大成效。

没办法,这就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日本棉布确实便宜又好用。

但李谕就不能坐视小鬼子舒舒服服倾销了,他准备引进美国英国的先进生产线,然后借由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让日本本土市场尝尝中国棉布的反倾销感觉。

还有各种如味精、方便面之类的生活用品,绝不会给历史上小日本倾销的机会。

战争嘛,打的本来就是经济、是后勤,提前二十年掐一下小鬼子的奶,至少能让它营养不良。

至于日本国内民众会过得更加艰难,就不是李谕应该考虑的事了,更没啥心理负担。因为历史上日本的普通人都在享受着战争红利,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