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知无涯者

哈代狐疑地看着李谕:“你该不会是对这个印度小子产生了同情吧?”

李谕笑道:“或许吧。”

拉马努金这人确实有点悲情色彩,主要死得太早,只有32岁。

而且同样来自落后国度,学习环境并不优良。

“好吧,”哈代道,“李谕院士都说了,我怎么也该稍微引起点重视。”

——

孙文在欧洲跑了一大圈,无功而返后准备回国。

他叹道:“国家百废待兴,以我的估算,至少需要四万万元才可以建设我们需要的东西,可惜现在连四万元都未曾借到。”

李谕说:“列强一次性当然给不了这么多钱,慢慢来吧,以后培植起自己的民族企业,比借款总要好。”

孙说:“我准备从欧洲直接乘船回去。”

李谕问道:“不坐火车吗?我认识点朋友,可以搭乘西伯利亚大铁路。”

孙摇了摇头:“铁路会经过北京,而我要去香港。”

他应该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

李谕说:“那么我叫上德国的蔡元培先生,一同走铁路线回国,顺便在欧洲采购一些机械和书籍。”

孙说:“蔡先生我来不及拜会了,代我问声好,将来国内再见。”

告别孙文后,李谕便来到德国,他先找到拉特瑙。此前向他筹款了4000万马克,由于李谕公司的良好运营,第一批还得很轻松,此后拉特瑙钱给的很爽快。

李谕使用这笔钱购入了很多辆汽车以及一些生产线,同时还有大批书籍。

还是得感慨一下,外国原版书是真滴贵。

然后李谕找到蔡元培,他也收到了多封国内陈其美催促回国的电报,已经在收拾行李。

两人随即前往圣彼得堡,然后坐上火车向着远东进发。

蔡元培说:“看你包裹里的单子,买了很多书?”

“能想到的基本都买了,差不多有几个集装箱,过段时间就会运回国内,”李谕说,然后看到蔡元培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在看,“这本是?”

蔡元培说:“关于法国革命的一本书。”

还得是同盟会的,认定了就是一场大革命。

李谕说:“回国后,蔡校长可能要做教育部官员了。”

蔡元培说:“陈都督给我有过这种许诺,届时我一定将你提为副部长。”

这件事好像每个人都要给李谕提一遍,毕竟在大部人心中,仕途还是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李谕摇了摇头说:“我对当官没兴趣。”

蔡元培说:“教育部官员与其他官员总是有点区别。”

李谕还是拒绝道:“难免掣肘,有您在,咱们相互照应就够了。”

蔡元培问道:“都说李谕院士不问权力,没想到如此执着,三番两次都劝不动。”

和蔡元培说话李谕没太大负担,给他解释道:“一旦进入政坛,考虑的就多了,首先管理人这类复杂的社会性生物就极为困难,而我极不擅长这方面。”

蔡元培说:“疏才的话让我想到了西方一句谚语,‘城邦之外,非神即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类是群居性生物,应该生活在城邦之内的人类聚集区。

李谕说:“而且政治本身又充满妥协,就算教育部,也免不了这些考虑。而一旦进行妥协,必然招致另一部分人的反对。”

蔡元培说:“疏才说得很有道理,但平衡各方然后一同共进,不就是我等应做的嘛?”

李谕笑道:“我看我还是当个白丁吧,没事批评两句,过过嘴瘾得了。真到那个位置上,必然活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样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