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终究到了这一天

这种事很难避免,有人能活下来,有人就活不过感染。多年后还有大神在冰天雪地自己给自己做过阑尾手术。

反正李谕一直觉得这就是小病,看着眼前闵可夫斯基的笔记有些唏嘘。

李谕给两位分别写了回信,刚让赵谦寄出去,就看到几名宫里的太监急匆匆走过,手里拿着包裹,身后跟着几位郎中打扮之人。

寻常人不敢问,但李谕知道,这是光绪在做垂死的挣扎,在全国各地遍寻名医,希望延长自己的寿命。

光绪的身体本来就不好,从十年前开始就不好,可能是慢性病,而到了去年,突然急转直下。

各省督抚选派了最好的名医进京,一年下来,并没有什么改观。

俗话说久病成医,这些年来,光绪对医学也有所研究,还当了自己医疗小组的“组长”,在御医、名医开出的方子上任意加减。

生命即将垂危时,他几乎是用求生的本能发了谕旨,紧急要求各省督抚再次遴选医学专家火速来京。

甚至提出不管这些人有无官职,是否出身正,只要能够给他治病,就可以不拘一格。

光绪帝还许诺,如果治好了他的病,不仅要重赏这些民间名医,而且必将重赏那些保荐者。

但怎么说呐,再好的医生、再好的医术、再好的药方,只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光绪是命中该绝,至于谁让他命绝,可就很有说头了。

你说好巧不巧,就在光绪帝病情转危之前,七十四岁的老太太慈禧也因吃了一点不合适的东西,拉肚子好长一段时间。

拉肚子可以置人于死地,特别是对体弱的老人而言,更是如此。

慈禧应该是患有痢疾。

慈禧的求生欲望也不弱,由于她握着权力,大官们对她的身体更是尽心尽力。

尤其慈禧身边的李莲英最操心,一旦慈禧死了,自己就是一条丧家之犬,他在宫里大风大浪这么多年,太了解下面的小太监在想什么了。

他似乎已经看到隆裕太后的太监小德张眼神中难以掩饰的激动之情。

“哎,做了太监,没了根,也少了情分,真是人情寡薄。”李莲英独自叹息道。

他不想放弃,联合庆亲王奕劻又发了懿旨,要求所有可能的人都要上折子,以寻求解救之法。

已是病急乱投医。

人之常情。

李谕也收到了上奏折的要求。

李谕哪懂什么医学,只能乱七八糟写了一堆生理学、进化学、遗传学的拼凑文章,故弄玄虚,保准让李莲英、慈禧看不懂。

慈禧虚弱地看了看李谕的折子,他对这个号称科学巨子、全中国最懂西学之人仍旧抱有一丝希望。

但文中的各种术语确实太让她头疼,又没力气问什么意思。

不过她眼神一转,突然发现一个细节,李谕写了“太後”一词。

这个地方李谕犯了错误。

毕竟李谕此前用的都是简体字,穿越后才开始使用繁体字,他不知道,“後”和“后”实际上不是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

“后”本来就有一个崇高之意,用作太后。

而“後”字,才是现代语境中“后来”“之后”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历史上都有,“后”本身就是繁体字,只不过简化字过程中将两个不同的字合为了一个字。

慈禧突然想到了什么,“大清药丸”?

这个李谕……他……

可惜慈禧已经说不上话,手指一松,折子滑落,再次昏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