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未解之谜

“经多日勘探,我们在该地区并未发现陨石坑,而且连陨石的碎片残渣都没有发现;

但在爆炸中心,有一片并未倒下的烧焦的树木,十分诡异;四周的树木则放射状向四周倒下,就像一只振翅的蝴蝶。”

俄国地理学会拿到报告后,接着把情况发给了李谕,“尊敬的李谕院士,现场的情况似乎有一点细节与陨石撞击并不相符。”

俄国地理学会同时也在报纸上进行了报道,最关键的是他们声明,提前收到了李谕的电报警告。

这下直接炸了锅,通古斯爆炸直接成了“热搜”。

各国使团知道消息后,纷纷要找李谕了解一下情况。

李谕在府中又开了一场沙龙,不仅多国公使出席,一些报社记者也来了。

最有意思的是德国的公使,最先问的竟然是不是俄国发明了什么可怕的武器。

俄国公使雷萨尔气道:“开什么玩笑,哪有威力这么大的武器?”

按照后世估算,通古斯大爆炸少说也有1000万-2000万吨TNT当量的能量,也就是一千克广岛小男孩的威力。

美国公使柔克义的观点与德国公使不谋而合:“或许是你们也想不到威力这么大。”

俄国公使雷萨尔哼了一声:“要我说,在纽约长岛造了沃登克里弗塔,并且进行人造闪电、妄言可以远距离传输能量的特斯拉最有嫌疑!”

雷萨尔的猜测有很多支持者,即便到了后世,还有人认为此事与特斯拉有关。

(特斯拉内心独白:我要是有这能耐就好了!)

美国公使柔克义断然说:“不可能!我们美国人向来坚持门户开放,不会搞任何侵略行为,我们连军队都没有多少!怎么会搞如此可怕的攻击性做法?”

李谕听后笑出了声。

柔克义问道:“李谕先生,您为什么笑?”

李谕轻轻咳嗽了一下,严肃了严肃表情,然后说:“按照现场天空出现蓝色火光以及剧烈爆炸的情况推测,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性最大,诸位应该庆幸它没有造成人身财产伤害。”

俄国公使雷萨尔说:“我看了此后科兹洛夫发过来的第二波报告,现场有一个长条形大缝隙,有可能是地震造成了天然气爆炸。”

比利时公使表示同意:“我学过地质学,爆炸中心存在几棵没有倒下的树木,而四周全部呈放射状倒下,十分符合气体爆炸的情况。更何况西伯利亚本来就有丰富的天然气。”

李谕立即反驳:“如果真是天然气,那天空中的蓝光火球又怎么解释?”

《京津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问道:“李谕先生,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进行报道了,难道没有最明确的可能?”

李谕说:“我也无从知晓,毕竟不能去现场。但可以给出猜测,现场没有发现陨石坑和陨石残渣,可能是因为撞击的小行星是一颗冰彗星,爆炸后自然不会有残渣;而中心的几棵树木没有倒,可能是因为冰彗星在与地球大气剧烈摩擦后发生解体,于空中爆炸。”

记者点点头:“先生的猜测很有逻辑。”

李谕说:“这个解释依然有瑕疵,因为冰组成的彗星很难接近地球表面。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就是一颗五六十米直径的小行星发生解体于空中爆炸。”

记者说:“但那样仍无法解释没有碎片的现象。”

记者问得很犀利,但已经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李谕想了想,只好抛出了一个他穿越前刚刚出现不久的猜测: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颗直径一二百米铁镍之类组成的小行星,在地球的大气上打了一个水漂。”

“打水漂?”所有人都更加疑惑。

李谕解释道:“这颗小行星是以极高的速度掠过了地球大气层,最低点正好位于通古斯地区,强大的能量造成了大爆炸。而它本身却在到达10千米以上的高空后被弹了出去,整个过程很像打水漂。对于小行星来说,如果入射角度合适,大气完全能够看成水面。”

记者说:“先生的说法似乎解释了为什么没有陨石坑和碎片。”

李谕笑道:“仍然是一种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