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最后一课

本来按照规定,一年就应该一次,不过清廷没钱,只好改成有钱就办,没钱不办。

从新军编练开始,一共只进行了四次演练,太湖秋操是倒数第二次。

李谕说:“段将军,观测需要望远镜,而且电话线、无线设备全都要备齐的。”

“自当如此,”段祺瑞说,“无线电当然买了你的,而望远镜和电话买了德国货,据说镜片来自一个叫做什么蔡司的公司。”

“蔡司嘛。”李谕喃喃道。

段祺瑞问道:“帝师知道?”

李谕说:“当然知道,以后我还想升级技术,在国内搞搞光学的实验室。”

“光……学?”段祺瑞说,“原来还是个学问。”

“学问大了去。”李谕说。

段祺瑞说:“那不如在武备学堂开设,打仗谁不希望有个千里眼。”

李谕笑道:“也没那么简单,循序渐进吧。”

段祺瑞又强行让李谕再上一个月的课程,因为学校的德国教师又请假旅游去了;而北洋现在由于袁世凯的变故,很多事情都在加速推进,等不及。

更何况还有秋操演习,段祺瑞说:“袁大帅前段时间给我发电报,说他和张之洞大人聊天时,知道原来湖北新军很多兵都认字!简直不可思议!袁大帅说这次不能丢了脸,让人家嘲笑我们没文化。”

李谕笑道:“有点道理。”

张之洞的新军文化程度的确高。

不过现在袁世凯其实已经解了兵权,段祺瑞还叫他“袁大帅”,非常能说明北洋军官的态度。

没办法,李谕只好又给吴佩孚、孙传芳、李景林他们继续上课。

李谕把以前讲到的东西进行了深入,尤其是在弹道学、测绘学上。但课程有一半在讲数学,他们听得还是比较辛苦的。

好在吴佩孚和孙传芳都是“好学生”,课下不忘找李老师请教,总算跟上了进度。

这两门课对于陆军士官很重要,弹道学是关于火炮的,受一些不严谨战争片影响,很多人觉得似乎近代战争里大炮就是搞点火力支援的,但其实不管一战还是二战,火炮都是绝对的陆战之神。

北洋自然知道,所以把炮兵的地位提得非常高,炮兵统领地位同样高。

测绘也很重要,地图要是绘制得不好,不就成瞎子了。

虽然讲的不是纯军事学,但吴佩孚、孙传芳等学生以及段祺瑞等人都对李谕非常尊敬。

——

回到京城后,李老师的任务仍然没结束,他还要去瀛台给光绪补课。

目前的光绪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他问了李谕很多关于西方生物学、医药学的内容。

李谕不懂医学,只能说个大概。

就算懂,也没用,光绪显然不是正常死亡。

眼前病恹恹的光绪,一点办法都没有。

光绪最后虚弱地说:“帝师,朕希望你下次把最新的西药都拿来,我不信治不好。”

李谕眼睛一斜,示意了一下门口监视的崔公公。

光绪突然对崔公公咆哮道:“你们是不是巴不得我赶紧死?!”

崔玉贵连忙磕头道:“万岁爷,小的哪敢有这种想法,小的希望您万寿无疆哪。”

光绪气得瘫坐地上,不住咳嗽,面色发黑。

李谕还想多过问一下,崔玉贵却说:“帝师,我们该走了。”

李谕只能离开,他可没法插手这种大清最重要的宫廷政治斗争。

而且想要光绪死的人挺多,不仅慈禧。

袁世凯也有极大的动机,因为光绪不敢动慈禧,而他最恨的恰恰就是袁世凯。如果光绪重新掌权,必然上来就铁了心诛杀袁世凯。

后来载沣当摄政王,也想过杀袁世凯,不过被劝住了。

光绪可劝不住,而一旦真要杀袁世凯,那北洋必然坐不住,大清说不定会提前over。

当然了,这些只是推测,混沌理论里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能保证会怎样。万一袁世凯又多当几年皇帝之类,也挺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