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花田错

以前登台唱戏的都是男人,杨翠喜算是第一批女伶。

总之清华学校从一开始就非常内卷,学生异常用功,风气上没有北大那么轻松。

段芝贵早在等这个机会,表忠心道:“大人放心,我一定让贝子爷满意。”

“卑职明白!”段祺瑞说,“北洋六镇眼中只有大帅。”

段芝贵神秘道:“天仙园晚上有年轻貌美的女伶登台唱戏。”

那桐姓叶赫那拉,和慈禧算是同宗。但那桐与庆亲王奕劻属于一路货色,对他们而言捞钱最重要,掌权的姓爱新觉罗、叶赫那拉或者李王张刘陈,都不重要。

美国对这所学校非常重视,毕竟老美的目标就是通过教育来影响中国的下一代,等这批人成长起来大概率会成为中流砥柱,只要他们亲美,对自己就有利。

制定完规章制度,李谕和唐国安然后又去联络建筑工匠,一切安排妥当花了不少天。

所以目前大清学部无法管辖清华学校,只能外务部派人参与。

徐世昌等人则识趣地早早离开。

载振与徐世昌刚刚得到朝廷调令,要去东三省考察日俄战争后的情况,然后重新设置三省巡抚以及一名总督。

过去近春园与圆明园是一体,道光年间用墙隔成了两个园,这堵墙算救了清华园,让它免于火灾。

此时李谕才与唐国安准备与留美学生共同赴美。

众人回道:“见过贝子爷。”

实话说现在的清华园面积不大,只有400亩左右,就是一个常规皇家园林大小(旁边的圆明园也差不多这么大)。而后世的清华大学有六七千亩,完全包住了清华园。

段芝贵跷着二郎腿说:“今晚有位大人物来你们天仙园,太后眼里的红人,你们知道怎么做吧?”

此时,那桐在听说李谕和唐国安在清华园后,也赶了过来,慢悠悠对他们两人说:“地方哪,就交给你们的学堂了。我已题好匾额,过几天做好了就安上。”

李谕则说:“四五年的留学,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你们回来后,将会日月换新天。”

段芝贵号称“民国第一皮条客”,一招美人计玩得风生水起。

在这之前,两人顺便看了一下清华园的建设情况。

段祺瑞有些被问住,此时的他生活比较乏味,平日里信佛吃素,最多下下围棋,根本不懂如何伺候年轻王爷。

总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像美国的一些精英学校。

不过载振正好听说了留美一事,要与徐世昌一同参加出发典礼,没办法,李谕与唐国安只好等着。

也就是说,清廷的确在实质上收回了东三省,不仅国民高兴,官场更兴奋,因为多了几个高官的空缺。

在如今新学启蒙阶段就能经过层层筛选考取留美资格的人,水平不会差,唐国安对他们非常有信心,因为当年自己作为留美幼童出国时,可是啥都不知道。

李谕和唐国安照单全收,反正是他们出钱,等过几年正常化运作起来,自然可以收回来。

园内一共有两个写着“清华园”的匾额,一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咸丰写的,挂在工字厅大门上;另一个更出名的则在牌楼上,就是那桐题写。

杨翠喜化好妆登台,口中唱着《花田八错》,眼睛不断在载振身上流连。

目前园内的建筑主要是工字厅,重修的难度不大,另外需要再于东面和北面修一些建筑楼作为教育及住宿用。

柔克义不藏着掖着,在拟定的《管理学生规则》中明文规定:“学生不得加入政派、与闻政事”。

不过大家不好驳他面子,只能暂时将就一下。

唐国安很激动,大声说道:“诸位,我希望你们出去后,可以睁眼看清这个世界,学到洋人引以为傲的知识,将来报效国家!”

十年前,他买下杨翠喜时只花了七八两,现在脱手就是一万两,简直赚翻。

清华的学生听到消息再进城,连口热汤都喝不上。而且一般警察这时候都出动了,会在路上设卡,就算坐火车过来,出了火车站往往已经进不了城。

外务部的人不懂教育,所以基本不会过问学校具体事宜。

不久后,美国教育部的代表以及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来找他们一同商议建校后的章程。

李谕与唐国安先行来到天津,过几日学生们就会在这儿集合。

段祺瑞说:“帝师兄弟,我准备再派一批学生赴日留学,和你们就搭乘一艘船,路上你多多提点,此前吴佩孚、孙传芳他们那一批,对你可是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