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金陵

毕竟拜耳说到底是一家企业,哪里做买卖方便肯定就会选在哪里,目前上海的交通以及商贸辐射能力是亚洲最好的。

他们才不会和钱过不去。

于是李谕回道:“我明白了,回头就把大人的想法告知拜耳方面。”

吃完饭后,端方心情很好,拉着李谕去参观自己的收藏品。

李谕见怪不怪,每朝每代的封疆大吏似乎都特别喜欢搞收藏。

但李谕今天的确真有点惊讶住了。

端方这座叫做“宝华庵”的藏书楼里,书籍自不用多说,甚至还有商朝青铜器,不过仍旧不够让李谕震惊。

“这,这是……”李谕指着前面,“该不会是大人从埃及买回来的?”

陈列在李谕眼前的,赫然是三十多件埃及石碑、十来尊埃及雕像,还有很多零散器物,它们都摆放在一座人形彩棺旁。

打眼一看,风格就是埃及的。

“咦!”端方比李谕更惊奇,“帝师果然博学贯通整个西方,连埃及国的东西都认识。”

李谕指着石碑:“上面是典型的埃及圣书体,太好辨认了。”

“好眼力!一眼就可以认出来,不愧是帝师!”端方赞道,“上个月我专门把拓片寄给康有为,但他连出处都未曾认出。”

李谕走近看了看,毫无疑问都是真品。

他直呼好家伙,端方堪称中国收藏古埃及文物的第一人。

李谕问道:“花了不少银子?”

“没多少,”端方对自己这段“寻宝”的经历很自豪,娓娓道来,“我在欧洲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许多西方精美的古代铭文,很想拓印下来带回国内,可惜博物馆未能同意,或许他们不知道拓印这项技术。

“我只能失望地踏上了回国的船,谁知遇到苏伊士运河需要修整,船只要在开罗停留两天。

“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在开罗的街上闲逛,发现到处都在兜售文物,甚至还有千年之久的佳品。要不是带的随从太少,还能买回来更多。”端方说。

李谕前年带着吕碧城也去过埃及游览,不过当时眼里全是身边的美人儿和金字塔了,根本没在意这些文物贩子。

他更没有收购甚至保护外国文物的心思,国内的都不够他忙乎。

而且端方作为辛亥革命中死得最大的官员之一,其子孙后代过得十分贫困,民国时期,经由一位加拿大人作中介,把端方藏品中最名贵的那套商代青铜器以约合20万银圆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相比埃及的文物,李谕肯定更关心这套青铜器。

李谕说:“大人真是寻宝寻到了万里之外,埃及国可是与我们同样号称文明古国的悠久国度。”

“是吗?我对埃及历史了解不多,但东西看着是真不错,”端方自得道,“不瞒帝师,这些埃及文物都是我的宝贝,寻常人见不到。”

李谕笑道:“在下实在荣幸。”

他是真的把这些东西当宝贝,以至于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幸亏如此,才让这些文物在战乱中没有遭到多少破坏,大部分流入了故宫和北大的图书馆仓库。

端方还试图研究碑文,搞了不少拓本。只不过国内这时候哪有什么埃及学,很多人,包括康有为,都看不出所以然。

到了56年时,咱们与埃及建交,北京图书馆给了埃及一份礼物,就是端方曾经所拓的12件古埃及碑文。

埃及方面看到后颇为震惊,不仅大英博物馆,北京图书馆也有?!

而且这些碑文保存很好,埃及国内都没有。

至于那件人形彩棺,在北大图书馆的旧仓库里又沉睡了半个世纪之久。

直到2005年,一位北大的老教授清理仓库时,在角落意外发现了它,棺中还有九件古埃及石碑以及众多拓本。

后来经过专家鉴定,人形彩棺来自2000多年前埃及托勒密王朝,内藏本是一位女祭司,不过木乃伊肯定早就不见。</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