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窥探原子的男人

上天总会垂顾努力又有天分的人。

当时英国正好有一个毕业设计资助项目:只要是拿到该名额的英联邦国的学生,英国方面就会提供资金补助,供其去心仪的大学继续深造。

而这个资助项目只给了新西兰一个名额。

于是乎卢瑟福继续深化了自己的毕业设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磁场探测器,后来被称为“卢瑟福探测器”,可以测量纳秒级的电流脉冲。这种精度同时期只有居里夫人的放射剂量试验和迈克尔逊的干涉实验才可以做到。

你一定觉得卢瑟福稳稳第一了,对不对。

很可惜,他拿到的是第二名……

第一名是一个搞化学的老哥,他发明了一种利用氰化物从矿物中提取黄金的办法。

实话实说,你要是评委也会选他,谁能抵挡黄金的诱惑?

可是万万没想到啊!这位老哥竟然嫌弃资助金额太少,于是放弃了留学机会,转身去当公务员了!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人喜欢考公……

然后,卢瑟福作为第二名,替补得到了名额!

这件事后来被演绎成了一个很出名的故事:

说是1895年,在农场挖土豆的卢瑟福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来的通知书,通知他已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生。卢瑟福接到通知书后扔掉挖土豆的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

这一段来自某百科,不过写得不对,大概率是编的。

因为当时卢瑟福坐上前往欧洲的轮船时,仍不知道自己要去英国还是德国的大学,他在船上甚至还自学了德语,毕竟当下德国的科学实在强。

不过他在到了伦敦后,最终觉得还是英国比较好,起码氛围相对德国较为轻松,于是留在了伦敦的剑桥大学,成了汤姆逊的研究生,也是剑桥大学最早的一批研究生。

在给汤姆逊当了两年研究生后,卢瑟福又前往加拿大的麦克希尔大学当了一名教授。

也不要以为加拿大有多好,此时的加拿大和新西兰一个样,也是文化沙漠,和大清基本是一个水平段上。

之所以感觉比大清好,是因为没有挨这么多胖揍、签那么多耻辱条约,没有丢那么多人而已,而且人口又都是欧洲移民,仅此而已。

——

卢瑟福与理查森看到李谕到来,同样很震惊,毕竟李谕已经成名,还当上了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这可是卢瑟福都很羡慕的职衔。

卢瑟福激动道:“本人读过先生所有的着作,受益匪浅!”

欧文·理查森同样道:“你我年龄相彷,属实是同辈之中最令人瞩目的翘楚!”

让两个诺奖大老夸赞,李谕多少有点不好意思,笑道:“二位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