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偶遇

李谕说:“没,没什么。”

牙医发明了棉花糖,还真是让人感觉怪怪的。

糖果师沃顿很快做出来了三份棉花糖,拿给了三位女士,她们都是第一次吃这种奇怪的糖果,入口即化的感觉别提多喜欢了。

历史上要到20年后,棉花糖这个名字才会出现,李谕也算无意中提前让它出现。

世博会有很多会场,但女士们到了生产馆,就再也拔不动腿了。别看这个名字“生产馆”像是工业类型,实际上里面就是个购物中心。

二十世纪初可没有几个地方能够同时有全世界各地各种异域风情的商品,甚至还有很多珠宝、艺术品、装饰品。

溥伦带来的几位茶商、瓷器商、丝绸商,也在这里进行售卖。

中国来的茶叶、瓷器、丝绸堪称大杀器,即便价格高昂,摆出来没多久就卖得光光,美国商人甚至签下了长期订货合同。

看到中国商人的摊位空了,其他人才转去看印度来的红茶。

几个女人在看到几家售卖中亚地区服饰的展位后,纷纷要穿那些独特的衣服。

李谕感觉颇为无趣,就自己先出去熘达熘达。

刚走出生产馆,李谕就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司徒美堂。

“好兄弟!”司徒美堂走过来高兴道,“我听说你到了美国,马不停蹄就赶来见你。”

李谕抱拳道:“司徒大哥。”

司徒美堂又指着身后:“一起来的还有我们洪门的大老黄三德先生以及孙文先生。”

黄三德目前执掌全美洪门,今天他是第一次当面见到李谕,说道:“幸会幸会,阁下是我们中国人之骄傲。”

李谕同他握手道:“见过黄盟长。”

黄三德又与提起身后的孙文:“中山兄弟今年已经加入我洪门,拜为‘洪棍’。”

孙文说:“我与帝师曾见过面,美堂你可是有了一个不得了的兄弟,连我都羡慕得不得了。”

司徒美堂哈哈大笑:“这一点我可丝毫不想谦虚,我的确高兴得很。”

黄三德说:“正好我们愁着找不到一个向导,有伟大的帝师为我们带路,再荣幸不过。”

司徒美堂连忙给他补充:“是神秘的伟大的广博的东方科学巨人。”

李谕笑道:“你们就不要说这么多定语了,今天我耳朵都要听出茧。”

他们几人比较感兴趣的是机械馆、运输馆以及教育和社会学馆。

机械馆与运输馆的面积最为庞大,也是当下美国最想向世人展示的东西。

机械馆的屋顶矗立着六座八九十米高的尖塔,非常引人注目。世博会还专门把一条铁路修到了机械馆旁的一座能源建筑,每天都会运来500吨煤以作会场能源之用。

中山先生感慨道:“若是我们也能有十余万里铁路,何愁国之不强!”

老美是典型的“铁路一响,黄金万两”,而且不是花钱,是挣钱。

他们能在几十年里超过英德成为世界工业第一强国,实际上靠的也是基建……

老美这个第一代基建狂魔,截至1900年就修了差不多四十万公里铁路,简直丧心病狂。

不过后来很多因为是过度建设,被废除了,到了后世,老美有效的铁路里程大概是25万公里左右。

咱们是15万左右。

不过你肯定没有感觉到铁路不够用,因为15万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了。

而且咱们由于三级地形的特点,修铁路的难度比老美大得多。

此前提到过,美国修铁路是采取的政府补贴制,这个补贴力度蛮大。

平原地区每英里1.6万美元,丘陵地区每英里3.2万美元,高山地区每英里高达4.8万美元,同时铁路线两侧每一英里铁路赠送6平方英里的土地使用权和资源开采权。

当然了,这些都是针对西部的铁路,为的就是老美自己的“西部大开发”。

而中山先生的所谓“十万公里铁路”,应该是出自他的《实业计划、《建国方略等。

甚至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8月,就给宋教仁写过一封信:“欲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修筑,于十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纵横五大部之间。”

他甚至不惜把所有权利都给宋教仁,专门当铁路督办去修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