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顶级大佬的首次会晤

来纳德冷哼了一下,不置可否。

普朗克拿起爱因斯坦的那篇论文递给他:“你看看这个,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

来纳德阅读完,立刻说道:“完全在胡说八道!光电效应的能量肯定是来自原子内部,怎么可能来自光?哦,他还使用了你的普朗克常数,你不是说过吗,量子仅仅是一种数学上的假设,与物理无关?”

普朗克说:“可我从中找不出什么错误,而且那位神奇的东方科学巨子李谕还给他做了背书,并且亲自对其中的数学内容进行了修正,更加找不出问题所在。这就是我让你来的原因。”

“让我来?”来纳德说,“如果你是要听我的论断,我只能说,一派胡言!竟然用微粒说来解释光,他的做法和重新提出地心说有什么两样?开历史倒车吗?”

“你暂且不要那么激动,”普朗克说,“本来我也没有当回事,不过在李谕的推荐下,并且仔细阅读后,我发现这个年轻人物理直觉好得可怕,又如此才思敏捷,是个不得多得的天才。”

“天才?”来纳德反问道,“我还不知道是谁写的论文,英国人吗?那帮家伙就喜欢抓着微粒说不放,好为他们的精神领袖牛顿翻桉。”

来纳德这么说多少还是有点道理的。

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大家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微粒说的观点大部分都是英国人提出。

近三百年前,同时代的牛顿和惠更斯分别是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代表人物。

不过自从牛顿之后,微粒说渐渐式微,波动说最终大获全胜。

但这并没有结束,微粒说在英国科学界仍旧很有地位。

比如布朗运动是英国人布朗提出;

化学中最早提出原子论的道尔顿,也是英国人;

还有电子汤姆逊、质子卢瑟福、中子查德威克,都是英国人发现;

乃至后来反物质正电子狄拉克、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这些理论都是英国人先提出来。

反观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则普遍相信以太学说。

洛伦兹已经很接近相对论,但他宁愿花时间去论证以太会膨胀收缩,也不肯放弃以太观。

至于菲涅尔、亥姆霍茨、赫兹、来纳德等等,统统相信以太!

也就玻尔兹曼是个“异类”,但欧洲大陆有几个人相信他的原子论?历史上玻尔兹曼甚至被逼得自杀收场。

所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这两个德国人提出量子理论,对欧洲大陆来说,可以说非常的离经叛道,面对的压力很大。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普朗克选择了慎之又慎。

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量子只是一个纯粹的假设,而我并没有考虑太多。”

这是普朗克本人的名言。

他也的确只把量子当做了数学上的假设,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毕竟提出量子理论时,普朗克已经四十多岁,本人性格又不喜争强好胜,所以选择了隐藏锋芒。

但爱因斯坦和他不一样。

爱因斯坦现在年轻气盛,又只是个临时专利员,迫切想要出人头地,好进入大学当个梦想的物理教授。

普朗克把论文翻到第一页,对来纳德说:“这篇光电效应论文的作者叫做爱因斯坦,目前是瑞士伯尔尼的一名临时三级专利员。”

“爱因斯坦?”来纳德琢磨了一下,“听名字,是犹太人?”

普朗克说:“这有什么关系吗?”

来纳德没有多说太多,但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不接受这个临时专利员的论文观点,等他什么时候也成为一个大学教授,才有资格提出惊世骇俗的内容,否则只是在哗众取宠罢了。”

普朗克摊摊手:“好吧,但如果他是对的哪?”

“不可能!”来纳德断然道,“我自己做的试验,我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