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喜欢就好

辜鸿铭与严复也在火车上,由于李谕的特殊地位,和他们同在一个车厢。

辜鸿铭说:“听说几天前德国的一名参赞找过你。”

李谕说:“是的,他想来讨论讨论《庄子,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辜鸿铭哼了一声:“无论如何,洋人也不会懂得我们的经典。”

严复说:“那辜先生还要翻译《论语到国外。”

辜鸿铭说:“严总办,您是懂翻译的,要是看看洋人自己翻译的四书,估计能活活气死。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他们的误解恐怕更大。”

但实际上翻译再好也没太大用处,大部分外国人直到后世,仍只是把《论语当做一本格言警句集而已,并不认为其有多么深厚的影响。

严复捋着胡须:“我们想要了解洋人却要感觉更容易一些,洋文翻译到轻松不少。只不过现在翻译过来的书籍太少,无法真正窥视西方全貌。”

毕竟实在是太特殊太复杂,神韵难以传达。

辜鸿铭说:“要说现在翻译成洋文并且真正流传出去的,还得是帝师你的星战小说。”

李谕笑道:“消遣读物而已。这次我正好带着翻译好的续作,要进行出版。”

“已经有了续作?”辜鸿铭问道。

“应该说是前传。”李谕说。

“有趣!我一定第一时间拜读。”辜鸿铭此前根本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兴趣大得很。

而且对他们来说,读小说就是一大闲来乐事。

到达塘沽后,众人需要等待轮船到达。

张百熙借此时间给学生们好好做了一番动员演讲。

李谕没啥兴趣,无非就是让他们好好进修、将来回来报效国家。

可他知道,这些学生将来的确会报效国家,但过不了多久就不是大清朝了。

正想四处逛逛,他看到远处吕碧城带着两个老者走了过来。

“他就是李谕?”说话的是个男老者。

吕碧城回道:“是的,舅父,你……你和他讲话千万不要太重。”

他是吕碧城的娘家舅,严凤笙。

当年吕家被霸占家产后,吕碧城的母亲严氏带着几个女儿投奔了在塘沽当盐运使的舅舅家。

现在严凤笙已经卸任盐运使职位,但这些年攒下不少积蓄。

盐运使是从三品官员,听起来不大,但古代一直是盐铁专营,盐的利润极为可观。

盐运使不受地方政府管辖,府库中又有大量白银,所以甚至有自己的私人武装,盐兵。

一般几年下来,盐运使都能贪下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两白银。

感觉上和唐绍仪担任的天津道有点像。

严凤笙说:“你还好意思袒护?我都听说了,你们孤男寡女两个人去欧洲待了那么久!成何体统!只怪当年舅父太忙,没有好好管教,你竟然没有一点良家少女的样子。”

严氏连忙护住吕碧城:“哥哥,你话太重了。”

“我话哪里重了?怎么,我还教训不得她?”严凤笙说,“我这就去会会他。”

但来到李谕面前时,他还是缓和了面容,沉声说道:“阁下便是当朝帝师,李谕吗?”

李谕看了一眼远处站着的吕碧城,回道:“正是在下。”

严凤笙说:“本人严凤笙,前盐运使,是碧城的舅父。”

李谕说:“原来是盐运使大人,幸会幸会!”

严凤笙说:“我们已经知道了情况,曾多方打听。”

李谕有些纳闷:“打听?”

严凤笙继续说:“帝师能够在西洋各国有如此高的礼遇,实在是让人惊叹。”

李谕抱拳道:“过奖过奖。”

“但你虽然是西学精英,”严凤笙打量了大量李谕,“又剪了发,或许崇尚洋人的习俗,但婚丧嫁娶这种大事总归要落叶归根,非同儿戏。”

“啥?”李谕一愣。

——

吕碧城和母亲严氏,以及自己的小妹吕坤秀远远站在一旁。

吕坤秀现在只有十四岁,拉着吕碧城的手说:“姐姐,那个哥哥好高大好帅气,你真是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