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商业探讨

李谕抱拳道:“多谢二位!”

就像张謇经商仍旧离不开与官场打交道,李谕深知想在国内搞产业,必须和当权者搞好关系。

徐世昌说:“我观察如今西洋各国,拥有众多新兴的工业产品,希望先生能够指引我国工业之明路。”

李谕说:“明路说不上,但我肯定会做出点实事,说不定用不了多久,我们不仅能出口茶叶、瓷器或者丝绸,还能反向输出工业产品到欧美日。”

徐世昌压根不敢有这个想法:“怎么可能!”

李谕笑道:“现在西方人缺少的东西多了去,甚至许多日化用品仍旧只是少数人可以使用,比如洗澡用的肥皂就是奢侈品。”

唐文治一愣:“原来洋人想洗澡,也不是都用得起肥皂?”

“的确如此,”李谕说,“所以很多东西如果能够成功研制出来,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大批量生产,就会有很好的销路。不仅咱们自己国内更多的国民能够用上优秀的工业品,出口也绝非不可能。”

虽然接近于肥皂的产物在东西方皆自古就有,不过在二十世纪初,就算是强如美国,仍旧是奢侈品。

当初拿破仑买了一块姜黄肥皂,花了2法郎,而普通民众的日常月均消费只有6法郎左右。

欧洲的贵族也一直有不爱洗澡的“臭毛病”,甚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香水产业,以便掩盖气味。

至于咱们国家,差不多秦汉时期人们就用皂角来洗衣物和头发,当然还有草木灰、淘米水等。

然后到了明清时代,有钱人家使用香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如《金瓶梅中提到洗脸时使用“茉莉花香皂”。《红楼梦中也提到清晨盥洗之时使用“香皂”。

只不过这种香皂与现代意义上的香皂不是一回事,人们称其为“胰子”,也就是其中使用了猪胰腺。

胰子中的猪油被脂肪酵素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现代肥皂的主要成分,可以说与现代肥皂相差只有一步之遥。

但猪胰脏可就太少了。

近代工业生产出的肥皂,差不多在19世纪中叶传入了国内,比较可靠的记载是1854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发行的广告,但这些肥皂都是供外国人使用。

而后1860年上海的一些洋行开始批量进货,销往各地。

到了1894年,全国进口了价值38万两白银的肥皂,民国初年进口额增加到268万两。

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况且不是多难的产业,还是培养起民族工业比较好。

肥皂在现代人看来,可能只是为了清洁而已,没有多少重视。

但千万不要小瞧“清洁”二字,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是现代卫生知识普及了近一个世纪的成果。

而在清末民初,不管是国内还是欧美,“卫生”这个概念都是刚刚建立,人们对此的认知普遍很低。

说得直接一点,肥皂可以大大减少腹泻的出现,提高儿童的生存率。

毕竟古代婴幼儿的死亡率极高。

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有太准确的数字,但保守说,古代婴幼儿死亡率也会在20%以上,甚至更高。

即便皇室也一样,康熙有35个儿子,但是有11个没有活到成年就夭折。这个比例已经超过30%。

虽然致死的原因很多,但可以直观地体现古代儿童的高死亡率。

古代即便是和平时期,平均年龄也不高,很大程度就是被儿童的高死亡率拉下来的。

因为儿童还没有发育完善,容易被各种疾病侵害。

保证其卫生与饮食起码能够降低一定的死亡率。

不管是肥皂,还是味精、方便面,都属于相对更能够接触到普通人的。

——不能只搞汽车、通信这些高精尖产业。

但李谕根本不准备靠日化及食品产业挣钱,只要是不赔钱就行,完全就是用来尽可能培养相关民族产业,然后救济民众用。

自从在哈尔滨开了枪,手上沾上人命,李谕的心态多少还是有一些波澜。即便打死的是可恶的小鬼子,但李谕终归不是职业军人,在杀人这件事上相关的心理建设比起段祺瑞那些人还是差了点。

此事又不方便让更多人知道,李谕只能尽可能慢慢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