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四章 汽车先驱

李谕道:“这项专利我已经投入工厂生产,并且将会交付美国凯迪拉克等公司装车使用。”

“哦?”迈巴赫讶道,“竟然已经可以实际装车了?”

“在原型车上非常成功,”李谕说,“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汽车的集成度问题,所以很容易便可以配合到汽车的生产之中。”

“令人惊叹!”迈巴赫说,“先生能不能具体为我讲解一下?”

“当然可以。”李谕拿出纸笔给他们三人开始讲述其中的一些技术原理。

迈巴赫和保罗·戴姆勒都是搞技术的,很快就知道的确可行。

迈巴赫激动道:“先生可否为我们供货?我们的车辆也亟需这样优秀的产品!”

李谕说:“可以是可以,不过目前需要从美国供货,我的公司现在底特律。”

“我明白,”迈巴赫说,然后看向一旁的保罗·戴姆勒和耶利内克,对他们说,“价格上应当会高一些,但如果应用上,完全可以提高公司的销量。”

迈巴赫是总设计师,保罗·戴姆勒和耶利内克是戴姆勒公司的实际拥有者,但他们对迈巴赫相当重视,于是二人说道:“美国并不远,借由海运不会让价格过于离谱,能够接受。”

李谕说:“用处肯定很大,因为我现在也能够集成上车灯系统。”

如今德国还有不少电动车,天生自带电池,所以部分车型也有车灯,只是集成度有些低。

迈巴赫知道这也是个非常优秀又实用性极大的专利,“先生的设计能力让我刮目相看,这种系统的设计想必难度不低。”

李谕笑道:“迈巴赫先生言重了,不算特别难,比不上我另外一个关于四驱系统的专利。”

“四驱系统?”这回说话的是保罗·戴姆勒,“先生还懂得四驱技术?”

后世大名鼎鼎的奔驰公司,一共有三位创始人:卡尔·本茨、戴姆勒以及迈巴赫。

奔驰公司的全名叫做“梅赛德斯·奔驰”,而其母公司就叫戴姆勒公司。

只不过历史上一些商业的原因,“戴姆勒”这个品牌多次易主,如今只有捷豹能够生产“戴姆勒牌”车辆。

但现在戴姆勒显然还是在创始团队手中。

李谕说:“是的,但四驱是个偏向系统层面的设计,对于具体车型需要一些对应的调整,无法像电子打火系统一样迅速供货。”

“我明白,”保罗·戴姆勒说,“我也在研发四驱系统,不过还有诸多困难。”

李谕明白个中要害:“是万向节吧?”

他在美国能够顺利拿下专利,就是靠的攻克了四驱系统中一些关键技术设计。

保罗·戴姆勒道:“正是!”

李谕说:“这个就在我的专利之中。”

保罗·戴姆勒激动道:“那么能不能邀请先生参与到我的四驱设计来?我们如果使用先生的专利一定会付予费用。”

也就是专利使用费了。

李谕说:“当然可以。”

其实这就是后世奔驰四驱系统的雏形。

后世奔驰销售的汽车,凡是带着“4matic”字样的,便说明有四驱系统,在suv上更加常见。

保罗·戴姆勒说:“军方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供货请求,但同时提出了一些技术要求。考虑到复杂的环境,四驱系统以及悬挂系统都是难点,要是先生能够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至少我们在资金上不会让先生失望。”

德国的道路条件比美国要差很多,美国平原非常广阔,而德国则有许多山峦和丘陵。

东欧、南欧的山地更多。所以对目前的欧洲而言,在硬化路面仍旧不多的时代,四驱系统几乎是个刚需。

军队要走的路则更烂,少不了野外作业,所以一直到一战前,欧洲军队还是离不开马拉车。

军方的要求里稳定性肯定是第一位,不然即便动力再强,熄火了还不如一匹马可靠。

李谕的设计先进性没问题,只不过需要根据戴姆勒公司的具体情况做深度的沟通。

李谕说:“等我的试验忙完后,就可与各位进行相关研发。”

保罗·戴姆勒说:“我们有的是时间,先生忙完手头的工作,随时找我们即可。”

耶利内克是个有钱的大金主,为表诚意说道:“我们可以先赞助先生一台最新生产的梅赛德斯牌汽车。”

保罗·迈巴赫也说道:“差点忘了此事,虽然我们财力上不如西门子公司,但赞助先生一台汽车还是可以做到的。”

李谕说:“此事不着急,等电子打火系统与四驱系统安置好后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