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二章 恐怖如斯

其中涉及了很多如波函数坍缩、不确定性原理等等高深的理论。

大体知道就行,以后都会提到。

总之一句话,你根本不可能知道电子的具体位置,也就不可能知道它到底怎么通过的双缝。

没错,不知道!

所以讨论通过哪条缝,本身就不对嘛。

普朗克听李谕提到“单光子试验”,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他继续对李谕说道:“你可知道,按照猜测,请注意我的措辞,仅仅是猜测,如果真的存在光子这种东西,那它在两条缝后面只会是两条亮斑,怎么会有干涉图样出现!”

李谕说:“教授说得对,所以我这个试验本身的前提假设就是光有粒子性。”

普朗克眉头有点紧锁,放下了手中的刀叉,仔细想了一会儿说:“你就这么有把握?”

李谕正色道:“有!”

普朗克眉头舒展开:“好吧,如若真是这样,牛顿先生在天堂知道,也会欣慰。”

李谕毕竟是大老远辛辛苦苦再次来到欧洲,也该搞点大动作。

这个试验可以让爱因斯坦的动作快一点,毕竟光电效应的解释才真正奠定了光的粒子性。

就是说李谕多少有点“超前”。

李谕此前的话说得很严谨,前缀是“单光子”,然后是“双缝干涉试验”,可以理解为提前假定了光的粒子性,然后由此出发再去证实它的波动性。

虽然听起来有点绕,不过这不恰恰就是波粒二象性嘛。

看似转了个圈又回到原点,但这个过程本身非同一般。

而且李谕的“光子”说法,明显又契合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虽然单光子双缝干涉试验并不是什么非常非同一般的重要试验,也似乎达不到诺奖级,但它的启发性很大,尤其是在量子力学的萌芽阶段。

李谕选择这种不太“恐怖”的试验,对物理学界还算“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