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三章 营造

在上海呆了这么多天,李谕也该和谢煜希返回京城了。

两人仍旧是乘坐轮船到达天津港,然后坐火车去往正阳门火车站。

多少还是有点麻烦,李谕准备想办法让清廷尽快推动京沪铁路的建设,严格点说应该是北京到南京浦口,从浦口需要坐轮渡过长江,然后再继续承火车到上海。

虽然长江上没有大桥,中间需要换乘两次,仍旧比轮船快上许多。

在天津到北京的火车上,谢煜希突然对李谕说:“京城里哪里做衣服比较好?”

李谕讶道:“上海有那么多服装店,为什么不直接买?”

谢煜希说:“不行,他们卖的都是洋服,我想要最传统的那种。”

好吧,看来她不仅喜欢传统四合院,现在还想尝试尝试传统服饰。

李谕想了想说:“正好我也该订做一身,明天一起去大栅栏看看。”

北京的绸缎业素有八大祥的称呼,就是八家带“祥”字的绸布店。

流传至今的还有瑞蚨祥。

不过他们刚到大栅栏,却被第一家的祥义号先吸引了。

这家店的特色是专做高档定制成衣,规模虽然比不上瑞蚨祥,不过绸缎用的都是宫里的贡品,稀有名贵一些,有那么一点奢侈品的味道。

李谕和谢煜希进了绸缎店,就听见里面一个尖声尖气的声音传出来:

“冯掌柜,这些个儿绸子是老佛爷特意嘱咐拿来的,折合前几次你为南府升平署做的戏服,自当是绰绰有余了。”

说话的竟然是小德张。

掌柜冯保义说:“德公公,有劳您了。”

小德张说:“都是自家的生意,劳不着。”

晚清财政相当紧张,但老佛爷肯定是不能受苦的,衣服做得很勤。

考虑到宫里有着堆积如山的绸缎贡品,在小德张的建议下,慈禧同意将宫内绸缎贡品折合银两当作加工宫服的费用给祥义号。

由此,祥义号开始对外经营宫内的贡品绸缎,并且把皇家的丝绸用品引入民间,一下子吸引了大批的达官贵人。

小德张之所以这么建议,其实是因为这家祥义号就是他与冯保义两人联合创立。

小德张本名张祥斋,“祥义”二字,就是取自张祥斋的“祥”字与冯保义的“义”字。

祥义号靠着这个杀手锏在与瑞蚨祥的竞争者也不落下风。

甚至由于如今祥义号位置改到了大栅栏1号,又有了大栅栏绸缎“第一号”之誉。

只不过祥义号的衣服价格那也是相当高。

小德张看到了李谕,说道:“幼,是帝师大人来了。”

“德公公早,”李谕说,“我今天是为这位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女士以及自己定件衣服。”

小德张打量了打量谢煜希:“咱们这儿可不会做洋人的衣服。”

李谕说:“就是要做些日常的便服,不是洋服。”

“原来是这么回事,”小德张对冯保义说,“冯掌柜,这位可是当朝帝师,把咱们店最拿手的看家本领亮出来,给帝师好好做身衣裳。”

冯保义一听是帝师,连忙说:“既然是帝师大人,当然要用上好的面料,二位有请。”

小德张不会管具体的绸缎店运作,但冯保义出身杭州丝绸世家,大半辈子都在做衣服,专业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他为两人各自选定了长袍、马褂、袄、裙。

算下来是真不便宜,两身衣服定制下来竟然一共花了六十多两,这还只是常服,果然是奢侈品价格。

如果是更加复杂的官员们的朝服,真是天价了,关键这东西朝廷也不发。也难怪许多官员都买不起,一些装饰品如宝石之类的只能用琉璃来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