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七章 先驱

由于饭盛挺造本身数学不达标,他在编撰讲义时主要是重物理概念,较少有数学演绎。

但也正是因此导致此书的难度大大降低,再加上他加了不少插图,所以在日本很受欢迎。

后来在中国做教习的日本人藤田丰八便推荐了此书,并与王季烈合作,把这本书翻译成了。

藤田丰八最初就想用“格致学”作为书名,但王季烈主张用中国古已有之且日文已经采用的译名“物理学”一词。

这个名词的确很快为中国学术界接受,“格致”作为物理的译名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去看的话,各位肯定还会像看大清微积分教材一样感觉头皮发麻。

因为虽然它中下册三册、20万字的篇幅听起来不多,但竟然也是用文言文书写,并且符号系统还是采用李善兰的那套天干地支代替abcd的做法。

就算是李谕这种科学修养很高的人,看起来也非常痛苦。

其实又增加了阅读门槛。

李谕看到了桌子上已经翻译好上册和下册的王季烈版《物理学,说道:“晋余兄毅力堪称令人佩服。”

——让一个压根没有什么科学基础的人翻译这种大学物理教材,多少有点难为人了。

王季烈却说:“我自从看到帝师所编入门教科书中用的西方符号系统后,深表忧虑。如此一来,岂不无法与我所写大学堂用教材《物理学通用?”

李谕笑道:“想要走上世界,使用这套新式的符号系统是必然之举。”

王季烈摇了摇头说:“非也非也,如此激进,只怕学生们无法接受。”

李谕肯定不能把正确的做法改回去,于是说:“先生似乎并没有做过物理题,如果演算起来,字母与数字用起来要方便许多。”

王季烈说:“我也会算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困难。”

李谕问道:“那您要是解个方程,做受力分析哪?”

王季烈确实并不太懂深入的物理学,含湖道:“我想也可以的。”

李谕说:“如果先生试着解一道力学题目,就不会这么说了。”

王季烈身后的藤田丰八说:“李谕先生说的没错,我之前也说要用西式符号系统,毕竟学习物理学之学生,必然要学习英文,并不会成为障碍。”

王季烈有点踌躇,他感觉自己的进步意识已经够可以了,但在这一点上还是难以接受,“这不就是在完全的西化路线嘛?还如何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思想。”

王季烈终归是张之洞的幕僚,对这套教育思想摆脱不了。

李谕说:“既然是西学为用,自然就要用的舒服一些,恰恰这套符号系统就是在科学演算中最为舒服的。而且您肯定明白,这套《物理学仅仅只是教科书,想要再进一步,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更多,那时候要读的就是西方第一手文献,终究要接触字母。”

“似乎……是有那么一些道理,”王季烈看着眼前的教科书,“帝师是全中国最懂科学之人,你的意思是直接就用洋人的字母?”

李谕坚定道:“必然如此!”

李谕算是帮他做了个决定,王季烈说:“帝师如此坚决,我也只好回去重新修改。”

帝师这个身份真是有用啊!

虽然李谕不屑于此称号,但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太好使了,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硬生生推广,阻力还不知道有多大。

而且他作为一个穿越者,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清末的理解可不一样。

本身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孤立语简单点说就是没有英语里那些语法、词形,完全依靠上下文关系,兼容能力太强,远超日语之类的语言,根本不惧各种外来词汇。

李谕找出自己整理写出的那本数理符号入门,递给王季烈:“先生可以借鉴一下。”

王季烈翻了翻,薄薄一本,但条理很清晰。

李谕确实就是这种水平,作为理工男,废话不多,要不写个星球大战也不会找吕碧城来润色。

虽然他也曾经想过学习海明威的简洁行文、短句多的写作技巧,所谓“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

结果发现人家其实是剑化无形,更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