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四章 侮辱性很大

李谕说:“如果你吃几次英国菜,或许就明白了,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做菜。”

高金铭可不知道英国的饮食文化,只觉得洋人这么厉害,吃的肯定也更好。

其实如今在外国,他们也超级爱中国的灌汤包。

李谕这边包子吃得挺香,起士林餐厅里就不一样了。

徐润和唐绍仪他们本就在天津,早就提前到了。

就算是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董事布列登没有同来,保安也不敢拦堂堂天津海关道长官。

说白了还是看人下菜碟。

徐润有心巴结唐绍仪,客气道:“唐道台,今天您能来,真是令小的不胜荣幸。”

唐绍仪标志性地抽着雪茄,说道:“也是为了教育事业。”

徐润立刻夸道:“唐道台高义!”

唐绍仪问道:“你的生意最近好像很有起色?”

徐润堆着笑说:“做点小买卖,和唐道台您没法相提并论。”

唐绍仪吐了口烟卷:“你那要是也叫小买卖,就没有大买卖了。”

徐润当年在上海就是个超级地产商,应该说是上海第一代大地产商,比哈同还要早。

徐润是晚清四大买办之一,开始是做的茶叶生意,并且做得很大,人称“上海茶王”。

后来上海开埠,徐润眼光非常毒辣,早早看出未来上海房地产的火爆,于是倾尽财产于扬子江路一带购买地产,到了“尔尽可有一文置一文”的地步。

一百多年来,炒房地产的模式一直就是那样,徐润的模式说出来大家可能感觉很熟悉:

徐润通过自己经营茶叶赚的钱,购置地皮房产;然后再将房产抵押,从钱庄或者银行贷到钱,继续购置房产……如此循环往复。

关键这人看得很准,他洞悉上海租界的拓展趋势,然后在交通要道以低价买进土地,待经营至半开发状态便以高价售出,然后再从其他地方购置更多土地。

到了中法战争前夕,他名下已经拥有了3000多亩土地。其中有300亩已经建好房屋,共有房间2000多间。每年徐润光是收取房屋租金就达到12万两银子。

因此徐润又被誉为“上海房产大王”。

只不过中法战争后,上海房价跌到谷底,他损失极为惨重,大批资产迫不得已低价卖给了哈同。

可以说是“徐润倒,哈同饱”。

同一年,另一名安徽商人胡雪岩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在一场“生丝大战”中一败涂地,巨亏1000万两银子,从此一蹶不振。

不过徐润并没有气馁,转而又看中了天津房地产,低价购进近2000亩土地。

1900年以后,由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同时挖出的泥沙又填平了各国租界中的大片沼泽,使得天津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津租界的商务活动也趋于繁盛,带动着房地产开始火热。

徐润再次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人在商业上可以称得上是个奇才。

除此以外,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也是他创建;同时他还参与了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的创建。

房地产自然在火热中,天津租界也在不断扩大。

唐绍仪不无担忧地小声说:“英法两国都在拼命扩展租界范围,今年年初英国已经得逞,恐怕法国也不远了。”

去年法国驻天津领事罗图阁照会天津海关道唐绍仪,要求将面积达4000亩的老西开地区划入法租界,唐绍仪不予理会,未作答复。

不过今年年初,英租界却首先扩大,得到了差不多4000亩地。法国受此影响,又在跃跃欲试。

徐润也回道:“确实,我手中不少地皮本来并不属于租界,如今已经强行归租界管理,想要卖的话,必须经租界工部局董事会同意方可。”

但徐润作为一个商人,其实心里早就乐开花了,他当初买地就是看准了租界面积会扩大。

只不过虽然租界工部局没有收回他的地,再进行交易时就要经过工部局同意了。

直白点说,就是要给工部局交税。

他们聊了半天,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李谕,也是纳了闷。

唐绍仪问谢煜希:“时间是说好的吧?”

谢煜希点点头:“昨天就约定好今天中午12时,错不了。”

徐润说:“难道是火车误点?”

唐绍仪说:“就算误点,也该到了,总不能火车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