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洪门大佬

“成交。”

这台发动机重量也有几十千克,李谕其实稍稍看几眼就能明白它的构造。

其实他之所以买发动机,真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因为他脑子里的设计都太过先进,反而把握不好分寸。所以才买这么一台老式的发动机限制一下思路。

到达纽约的实验室后,李谕便开始进行重新设计,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用铝制结构代替铸铁,如此能够大大减轻重量。

现在买点铝还是比较花钱的,但铝制反而让加工难度稍稍降低。

铝材后续在飞机产业极为重要,不过早期的飞机不少用的是木制。

忙得如火如荼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

李谕打开后,外面站着一位中年人,他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个中国人。

中年人说道:“你就是李谕吧?我想我没有找错。”

“我是李谕,请问您是?”李谕问道。

“我叫司徒美堂。”对方回道。

好嘛,原来是美国洪门的大老。

不过司徒美堂现在还没有成立安良总堂,暂时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洪门大老。

现在旧金山洪门致公堂的大老是黄三德。

不过司徒美堂已经加入美国洪门近20年,之前所成立的安良堂隶属致公堂旗下,规模也很大。

几年前他辞职来到了美国东部,靠着多年积累,他在美国东北部活跃的洪门中仍旧是地位最高的。

李谕自然知道司徒美堂的名号,“久仰久仰!您怎么来了?”

“该说久仰的是我,”司徒美堂笑道,“在下不过一个浪迹海外的游魂罢了。”

李谕说:“您能组织互助会,团结华人,互帮互助,怎么能说是游魂!”

司徒美堂说:“你也知道我们洪门?”

“当然知道,只是一直未有机会拜会。”李谕说。

在二十世纪初,漂泊在海外的华人差不多有两千多万之巨。

漂泊不易,大家自然就会抱团取暖,许多宗亲会、老乡会又因为血缘关系限制不好进,许多华人就加入了条件相对自由的洪门。

大家也比较认同洪门“联卫共济、手足互助、患难相顾”的理念。

洪门把刚出国的人称为“唐山兄弟”,提供食宿,想做买卖可以提供资金帮助,甚至遇到官司还能提供法律援助。

因为互助组织的性质,美国的致公堂已经成功以“华人共济会”的名义在政府注册,成为了合法组织。

其实除了名气最大的致公堂和安良堂,类似的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堂口之间也有争斗,司徒美堂后来对于洪门的一项大功劳就是能够平息各种堂口之间的争斗,绝对是个大哥。

而且他脑子好使,知道单纯靠蛮力不行,在美国这种地方得讲法律。所以他的安良堂不仅相比致公堂组织更严密,资金更充足,最主要的是还一直请美国律师当法律顾问。

最出名的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小罗斯福,他为司徒美堂当过十来年法律顾问。

司徒美堂走进李谕的实验室,感叹道:“你们这种文化人就是厉害,我见过不少美国人的机器,但压根说不上名号,更别提你发的那些文章,我是一个字看不懂。”

李谕笑道:“术业有专攻。”

司徒美堂说:“咱们太缺你这种人了,要是能造出坚船利炮,就不怕洋人。”

“早晚都会有的,”李谕说,“一步步来。”

“你说的没错,要是着急恐怕还会是下一个康梁。”司徒美堂说。

李谕问道:“康南海也来过美国,不知道先生见过他吗?”

司徒美堂不屑道:“见他做什么?我们不是一条船上的,康有为满脑子装的都是他的皇上,而我们洪门连清国都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