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关于汽车的想法

汽车与汽车产业又是两个概念,汽车涉及的上下游相关产业太多了,集合起来就是庞然大物。

而且汽车对于现代工业的意义同样很大。

李谕正好也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工业设计非常熟悉。

但他也深知,在清末民初的环境下,搞工业压根没有适合的土壤。

现在他思路清晰了,这个产业实在是大,知名的汽车公司也不仅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众、丰田、奥迪、奔驰、宝马、福特、通用等等,——这些属于能够生产成车并销售的企业。

而在他们的上游,还有一些对大众而言不太知名但其实非常重要也非常赚钱的公司,比如德国的博世、大陆集团、日本的电装等等。

这些公司可以称为汽车技术供应商,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都离不开他们的技术支持。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它们,所有的汽车公司也都会瘫痪。

比如前几年汽车缺少芯片,就让多少汽车公司难产,而汽车芯片就是主要由产业上游几个专门的汽车芯片公司生产。

还有汽车关键的发动机、变速箱里的很多最核心部件,也是这些上游技术企业生产的,如日本汽车非常爱用的cvt变速箱,其核心部件——钢带,就是来自德国的博世集团当然也有其他企业提供。

换句话说,这些企业属于汽车行业里的隐形冠军。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这些企业握有大量的专利,单单专利费就收到手软。

其实现在欧洲许多国家能够有那么高的福利、那么长的假期,看来每天就像在玩着工作,还是发达国家,除了在第三世界多年殖民吸血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百多年来积累了大量技术专利。

也可以说是技术壁垒,让后发国家们很难绕过去。

你看即便是后兴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即便也成了发达国家,人民就很辛苦。

总之有因就有果,不然欧洲人后世也不敢整这么多令人艳羡的福利政策。

说回清末的环境,确实难以做大型的汽车产业其他工业类型也都难搞,但是做技术研发、技术提供就好很多。

换句话说,李谕可以先做汽车产业的上游,做博世这种产业掌局者,或者说隐形的王者。

这都属于高科技,无需过多资本投入,也并不严重依赖工业环境,是个比较好的方向。

恰好又是李谕所擅长的。

sierra以及她背后的卡耐基家族正好在美国有一定的地位,以后的专利申请以及进出口、分销都能提供帮助。

甚至李谕也可以在英国、瑞士、瑞典、德国申请专利。

康庄大道啊。

福特回味了一会儿李谕说的话,“你也懂汽车?如果真的可以拿出这么优秀的系统,我会无条件采购,但我们需要见到成功的样本。”

利兰先生也说道:“没错,你提到的几点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证明是成熟可靠的技术,对我们来说也是天大的利好消息。”

现在的汽车公司竞争很激烈,谁有先进技术或者谁能降低成本都是占领市场的利器。

李谕稳稳道:“我会给几位先生提供的,一定会让你们百分百满意。”

福特说:“若果真如此,先生可以来我公司,我们一起大赚特赚!”

福特以后也真的成了一个大财阀,有钱的不得了。

李谕笑道:“我还是做个自己的小企业就好。”

李谕不会去做某一个公司里的附庸,所以一定要先做好前期工作,比如注册公司、注册专利等。

他也是突然联想到了特斯拉。

当初特斯拉离开塞尔维亚,去爱迪生的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特斯拉在技术方面绝对是顶尖的,可以说超过爱迪生很多很多。

爱迪生的直流发电机当时有很大的问题,爱迪生许诺特斯拉如果可以改进这些直流发电机,就会给他五万美元。

特斯拉信以为真,半年不到就真的把爱迪生公司里的24台直流发电机都改造好了。然后就去找爱迪生要钱,结果爱迪生竟然回了一句:“你不懂,这是我们美国人的幽默。”

就没给他钱……

特斯拉据理力争,但最终爱迪生仅仅是给他涨了点工资而已。

这就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微妙关系了。

所以爱迪生严格来说除了是个发明家,更像一个企业家。当然,他开公司开得也确实很成功,许多美国重要公司早期都有爱迪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