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焕然一新

普利策不仅让《世界报成了大报社,他自己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1890年落成的新普利策大厦就成为了整个纽约市最高的大楼。这栋大楼高20层,一直到差不多十来年后才被夺走纽约最高建筑的名头。

而且这栋大楼是普利策自己的私人财产,投资高达200多万美元。

李谕也是没想到sierra背后的家族能量这么大,果然在美国这个国度,有钱就是王道啊。

两人直接找到了出版社的一位主编,詹姆士。

sierra稍作介绍后,就说道:“这本科幻题材的小说我们已经看过了,潜力非常大。”

虽然现在美国的出版业还没有二十年后那么辉煌,不过美国人有钱,其他娱乐活动还没有大规模兴起时,买书看的人还是很多的。

詹姆士作为一名职业编辑,还是要先好好看一番。

只看了几页,詹姆士就感觉确实不一般,故事真的太新颖了,压根没有看过,而且设定一上来就非常宏大,如果能驾驭得住,真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完全能够成为畅销作品。

“谁这么有才,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詹姆士问道。

sierra指向李谕:“就是他,科学巨子,李谕。”

“李谕?”詹姆士作为出版商,显然听过这个名字,“写了《分形与混沌的那位大科学家?”

李谕笑道:“是的。”

詹姆士也说不上来李谕的那些科学成果,但他的大名现在确实很响,“原来是李谕先生,我们早前还联系过瑞典,想要争取到《分形与混沌在美国发行的版权,没想到您本人就来了。”

“发行的事好说,”李谕道,“两本书一起发行也没有问题。”

数学书无论如何发行量还是有限,不过李谕非常看好《星球大战,因为以他的科学见解以及超脱了100多年的科学认知,写出来的科幻作品那是相当硬核的。

詹姆士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太好了!先生稍等,我要再把这本科幻作品看完,才能做出后续评估。”

李谕道:“不着急。”

当了这么多年主编,詹姆士看书速度相当快,没多久就读到了最后一页。

“太出色了!”詹姆士止不住地赞叹,“后续的发展完全继承了宏大的开头,并且如此完美地展开了神奇的银河系世界,情节引人,故事紧凑,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我笃定它可以大卖!”

看来吕碧城的润色与德龄的翻译确实在线。

科幻小说对于现在的读者并不陌生,毕竟凡尔纳等大老早就写了几十年,受众群体也很庞大。

中国有武侠,对于欧美来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奇幻与科幻了。

詹姆士自然也读过许多科幻作品,所以完全看得出来本书的价值,直接开出了价码:“我们出版社可以为你提供15%的版税发行本书!”

这个版税已经不算低了,马克·吐温当初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

李谕当然同意:“可以。”

“不过,”詹姆士话锋一转,“看得出来,本书还会有后续,我们需要同时获得续集的发行权。”

李谕早就猜到了他会这么说,但既然上来就找到了大型出版社,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可取,“我接受。”

詹姆士立刻取出了合同模板,“我现在就与先生订立合同。”

好吧,美国人现在做事效率真是高。

很快詹姆士就把合同递过来:“先生请看一下。”

李谕拿起合同,说:“我还要加一条。”

詹姆士问:“什么条款?”

李谕说:“你们出版社仅仅能够获得图书发行权,之后的任何电影、戏剧改编权都不包括在内。”

詹姆士愣了一下,电影这几年也是刚刚出现在纽约,但主要是以短片居多,一般也就十几分钟而已,如此规模宏大的作品,电影怎么可能吃得消。

而且现在爱迪生正在纽约搞各种电影专利,六七年内就会把一大堆独立制片人逼去一个远离纽约与芝加哥的小镇。

只是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靠近墨西哥,一旦远在纽约的爱迪生打赢了专利官司,他们也可以迅速躲到墨西哥。

爱迪生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小镇日后成了电影的代名词,因为它的名字叫做——好来坞。

詹姆士不知道李谕的具体想法,但既然作者本人都提出来,他当然不能拒绝,而且他们确实并不涉猎电影与戏剧行业,于是说道:“没有问题。”

詹姆士迅速写下了新条款,李谕这才签好了字。

拿到李谕的授权,詹姆士舒了口气,“先生放心,如果作品大卖,续集作品的版税我们可以再谈。”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希望如此。”

离开哈珀·柯林斯出版社,sierra指向前方的新普利策大厦,“走,带你上纽约第二高的大厦见识见识!”

李谕苦笑一下。

sierra还不忘加了一句:“千万不要恐高!20层哦!”

李谕看向大厦,真是太可怕了,20层,简直比当时在伦敦坐18公里/小时的汽车还要刺激……